2025年4月,横店影视城的骆驼养殖户老周突然接到一笔大单——某剧组要租50头骆驼拍沙漠戏。
他乐呵呵地牵出圈养的“老演员”,却发现导演要的是没剪过毛的野生双峰驼。“咱们这剧要百分百还原汉朝西域!”导演一句话,让老周连夜打电话给内蒙古牧民。
这部较真到连骆驼毛都要考古的剧,正是积压九年突然空降的《风起大漠》。可谁也没想到,它引发的争议比当年的“骆驼毛事件”更炸裂。
时间倒回2016年,张若昀刚拍完《法医秦明》,脸上还带着青涩。
当他第一次拿到《霍去病传奇》(后改名《风起大漠》)剧本时,被92集的体量吓了一跳:“霍将军23岁就去世了,这得给他加多少顿早饭戏?”
剧组当年放出的通告单显示,光是“霍去病少年时期”就拍了15集,内容包括捉弄教书先生、和卫青比射箭、甚至还有帮宫女找玉佩的支线任务。
对比同类历史剧,《汉武大帝》58集讲完三代帝王,《大秦帝国》51集展现商鞅变法到秦国崛起,而《风起大漠》光是霍去病17岁首战就用了8集。
网友算过一笔账:按92集算,平均每2.5集就要拍完霍去病一年的生平,相当于把《史记》里“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八个字扩写成80万字网文。
平台购片负责人老王透露:“当年网站兴起,大家抢购长剧集吃流量红利,现在观众口味变了,这剧砸手里九年不冤。”
真正让观众炸锅的是预告片里的“沙漠吻”。毛晓彤饰演的蓁娥女扮男装,在军营里和霍去病玩“你追我逃”游戏,最后在沙丘上嘴对嘴喂水。
更大的雷点藏在人物小传里。蓁娥不仅是卫子夫婢女,后期还成了和亲公主,与霍去病上演“我爱你但为了国家要嫁给匈奴”的虐恋。
剧组的魔改操作充满矛盾。
他们花300万复原汉代铠甲,却在剧情里让霍去病说出“保护我方输出”这种网游台词;请来北大历史系教授把关兵器形制,转头又让匈奴单于(胡军饰)戴着蒙古族狼牙项链;最绝的是某场朝堂戏,汉武帝拿着竹简说“给朕调三千城管”,直接把弹幕笑喷饭。
真让观众心寒的是创作态度。豆瓣小组挖出2016年剧组采访,导演曾得意地说:“我们要展现霍去病不为人知的柔软一面。”
历史粉怒吼:“霍去病17岁带兵横扫河西,23岁封狼居胥,他的柔软需要靠和宫女谈恋爱展现?”就连路人观众都看不下去:“要看古偶我去刷《长月烬明》好了,何必糟蹋真实英雄?”
《风起大漠》的尴尬折射出行业怪相:投资方迷恋大IP+流量演员,却不肯沉下心打磨剧本。
制片人老李算过一笔账:请张若昀这样的顶流能拉动首播流量,但历史剧基本盘是30岁以上观众,这些人根本不买流量账。“这就好比用米其林厨子做麻辣烫,钱花了,两头不讨好。”
更深层的是历史虚无主义作祟。编剧圈流传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潜规则,但《风起大漠》显然玩脱了。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志在专栏写道:“当霍去病需要靠恋爱戏撑集数,当卫青变成催婚舅舅,历史剧就沦为了古装cosplay秀。”
参考资料:(《风起大漠》2016年剧组通告单、《汉书·卫青霍去病传》原文及历代注疏、中国传媒大学《2025年历史剧创作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