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棱镜门爆发以后,关于美国窃听欧洲政要的事情,几乎就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而在很长时间里,因为欧美关系的“主仆关系”,欧盟一直在尽可能避免谈及此事。然而这个情况,在最近发生了改变。为了恶心特朗普,欧盟真的是想尽办法。到底是欧洲什么秘密,拜登能听,特朗普就不能听的?
根据英媒《金融时报》的说法,在下周,也就是4月20多号,欧洲准备安排4名欧盟委员会的成员,前往美国,就关税问题和美国的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贸易代表格里尔碰面。同时,也会参加华盛顿举行的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的春季年会。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欧盟非常高调的表示,到时候会向安排的前往美国的4名委员会成员,发放一次性的手机和基础款式的笔记本电脑。并会严格要求他们在边检站关闭手机,将手机放入特殊的“防窥保护套”,防止美国人借机偷窥手机内容或安装软件。
就像我们最开始提到的,这就是妥妥的来恶心特朗普的。“棱镜门”已经有快12年了,而监听也持续了12年之久,欧美双方始终没有对这件事情进行处理。难不成欧盟的机密和隐私,是拜登可以听,特朗普就听不得吗?本质上来说,就是以象征性措施表达政治不满,试图通过舆论压力迫使美国调整当前关税问题的立场。
而且很重要一点是,欧盟这次过去和美国谈关税问题,必定会有一些底线设置和让步空间。一次性手机,能不能防止美国监听,这就是一个伪命题。美国的监听手段早已超越传统的情报渗透,形成多维度技术网络。
一个是边境审查权。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可强制检查入境者的电子设备,甚至以“反恐”名义扣押批评特朗普政府的社交媒体记录。2025年3月,一名法国科学家因手机存有批评特朗普的聊天记录被遣返。还有一个,就是通信网络监控。美国依托“五眼联盟”和本土科技公司,可截获国际通信数据。即使使用一次性手机,若通话通过美国基站或服务器传输,仍可能被监听。
坦率的说,欧盟发放一次性手机,攻击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这既是数字时代安全问题博弈的缩影,也是美欧传统同盟走向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无论欧洲的“技术防御”能否奏效,其政治表态本身已足够清晰:在特朗普的“美国优先”逻辑下,昔日盟友正成为不得不防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