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中国汽车市场掀起新一轮价格震荡。作为宝马旗下中大型豪华轿车的代表车型,5系近期在北京、成都等地的终端售价已跌破30万元大关,创下历史冰点。以指导价43.99万元的525Li M运动套装车型为例,目前北京部分4S店通过分期购车可享受裸车价低至29.3万元,成都地区甚至出现28.9万元的报价,优惠幅度高达15万元,相当于原价的34%。


记者走访北京某宝马4S店时,销售顾问证实了这一价格调整:“目前525Li车型的优惠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但需满足分期购车或店内置换等条件。”同时,部分经销商表示,价格仍有进一步谈判空间。这一现象迅速引发消费者热议:“曾经的‘成功人士标配’,如今触手可及。”

背后动因:多重压力下的战略调整

1. 新能源汽车冲击:传统豪车“金字招牌”褪色
宝马5系的价格跳水并非孤立事件。随着国产新能源品牌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的快速崛起,30万元价位区间已成为竞争最激烈的市场。蔚来ET7、理想L9等车型凭借高阶自动驾驶和场景化体验,分流了大量原本属于传统豪华车的客户。网友评论一针见血:“当宝马5系与国产新能源贴身肉搏时,产业话语权已经转移。”


2. 燃油车市场萎缩:销量压力倒逼降价
数据显示,宝马2024年在华销量同比暴跌42%,2025年一季度颓势未减。面对库存压力和市场份额流失,降价成为短期内提振销量的最直接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宝马并非孤例,奔驰、奥迪等品牌也出现类似降价趋势。

3. 定价策略反思:从“品牌溢价”到“以价换量”
此前宝马曾尝试通过配置升级维持高价,但消费者并不买账。某行业分析师指出:“新能源时代,传统豪车的机械素质优势被弱化,品牌溢价逻辑正在重构。”

行业震荡:价格战背后的深层博弈

消费者:抄底时机还是贬值陷阱?
对于持币待购者而言,30万元级宝马5系无疑极具吸引力。但部分车主担忧:“如此大幅降价会加速二手车贬值,损害品牌保值率。” 业内建议,消费者需综合考量购置税、保险等附加成本,避免被“裸车低价”误导。


经销商:利润空间压缩下的生存挑战
尽管销量有所回升,但经销商坦言:“单车毛利已从数万元降至几千元,主要依靠金融服务和售后业务维持盈利。”部分门店开始尝试捆绑保养套餐、延长保修等服务提升附加值。

产业链:燃油车生态面临重构
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同样承压。某发动机部件制造商透露:“新能源订单占比从2020年的15%跃升至2025年的60%,传统燃油车产线面临关停风险。”

豪华车市场的十字路口

短期来看,价格战或将持续升级。宝马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新一代5系插电混动车型,试图以“油电同价”策略挽回市场。长期而言,豪华品牌必须重新定义价值标准:

技术突围:加快电动化平台研发,弥补智能化短板;

服务升级:构建覆盖充电、OTA升级的全生命周期体验;

品牌重塑:从“身份象征”转向“体验优先”的价值主张。

结语:一场改写行业规则的消费革命

宝马5系的降价风暴,本质上是汽车产业百年变局的缩影。当“蓝天白云标”不再高不可攀,当国产新能源车挺进50万元区间,这场变革早已超越单纯的价格竞争,成为新旧势力争夺未来主导权的关键战役。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或许是最好的时代——用更低的成本,享受更丰富的选择;对于传统豪华品牌,唯有放下身段、拥抱变革,方能在激荡中守住一席之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