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羽毛球赛场上让人敬佩的“混双领军人”,笑容如同春风般令人感到温暖,但球风却如同疾风骤雨般凌厉。

45岁的高崚,凭借两枚奥运金牌和无数辛勤汗水,铸就了中国羽坛的一段传奇佳话。



从武汉街头那个热爱打球的小女孩,到站上世界巅峰的冠军,再到如今为家庭与事业奔波的母亲与导师。

她的生活就像一记精准的扣杀,既迅猛又坚定。

退役之后,她并未停下脚步,而是带着对羽毛球的热爱与坚持,在新的人生舞台上继续挥拍,点燃无数人的梦想。



忙碌人生

45岁的高崚,已经不再是赛场上的那个“混双领军人”,但她的生活依旧充满激情。

曾经,她是北京体育大学的一名教师,站在讲台上,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转化为课堂上的智慧,教导学生如何在运动与生活中找到平衡点。



如今,她担任中国羽毛球协会副主席,致力于全国青少年羽毛球推广活动,走进校园,手把手教孩子们打羽毛球,笑声回荡在整个球场。

2024年巴黎奥运会,她以解说员的身份重返赛场,用专业且亲切的解说,为观众展现羽毛球的独特魅力。



她的声音里依然充满当年的激情,仿佛又回到了站在领奖台上的日子。

高崚的职业轨迹并非一成不变。

2011年,她曾调入北京市公安局政治处担任文职警察,负责相关文职工作。



然而这份职业并不是她最终的选择,后来她转型为教育工作者,投身于北京体育大学,专注于教学与体育精神的传承。

学业上,她从未停止追求进步,2004年从中国地质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后,如今正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公共管理硕士,课余时间埋头钻研。

她的生活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既有对教育的热情,也有对羽毛球事业的执着追求。



家庭与情感

高崚的家庭,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2009年,她与企业家吴圣喜结连理,如今育有一儿一女,生活低调而幸福。



吴圣的成功事业,让她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与家庭之中。



她常说,孩子是她最大的动力,每天接送孩子、陪他们做作业,她过着一个普通妈妈的生活。

她曾在采访中分享:“家是我的充电站,孩子的笑脸比金牌还要治愈。”



夫妻俩偶尔一起出席公益活动,恩爱的模样令人羡慕。

早年的高崚,也曾经历过感情的波折。



她与男单名将陈宏的恋情一度成为羽坛美谈。

两人同为国家队队员,彼此欣赏,但最终因为性格与生活观念的不同而分手。



陈宏如今是中国香港羽毛球队主教练,生活低调,专注于教练事业。

高崚则在婚姻中找到了归属感,过去的感情故事早已成为她人生中的一段回忆。

她曾坦言,感情的事需要随缘,学会放下才能走得更远。



张洁雯顾俊的传承

高崚的赛场生涯,离不开女双搭档张洁雯的支持。

两人配合默契,2004年雅典奥运会摘下女双银牌,职业生涯多次联手夺冠。



张洁雯冷静沉稳,高崚灵动活泼,赛场上她们仿佛心有灵犀。

高崚曾说:“洁雯总能让我安心,球场上有她在,我啥都不怕。”

退役后,张洁雯选择低调生活,偶尔在羽毛球活动中现身,依然称高崚为“最好的搭档”,她们的友谊从赛场延续到了生活中,成为羽坛一段温馨的回忆。



高崚还深受前辈顾俊的影响。

顾俊是90年代羽坛的传奇人物,连续两届奥运会摘得女双金牌。



高崚刚进国家队时,顾俊是她的榜样,常常指导她如何掌控比赛节奏。

顾俊的坚韧与智慧让高崚受益匪浅。她曾回忆:“顾俊姐告诉我,冠军不只靠天赋,更要用心去拼。”

顾俊退役后淡出公众视野,但高崚每次提起她,语气里满是敬意。



与张军的巅峰岁月

高崚的混双生涯,与张军共同书写了辉煌篇章。

2000年悉尼奥运会,他们这对配对仅一年多的组合。



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接连战胜三对顶尖选手,夺得中国羽毛球混双首金。

四年后雅典奥运,两人顶住卫冕压力,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

张军稳重,高崚灵动,赛场上他们的配合如行云流水。



高崚曾笑言:“张军总能猜到我的想法,球还没打过去,他已经到位了。”

场下,他们是彼此的战友,分享训练中的苦与乐。

张军退役后投身教练事业,如今是中国羽毛球队教练组的重要成员。



2024年巴黎奥运会,他带领国羽再创佳绩。

高崚与张军虽不再并肩作战,但友谊未变。

公益活动中偶遇,他们聊起当年的趣事,依然笑得像孩子一样。



童年的起点

高崚的羽毛球之路,从武汉的街头开始。

1979年3月14日,她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8岁时被父亲带进了羽毛球的世界。



父亲自学挥拍技巧,陪她在简陋的球场练球,那份纯粹的热爱成为了她梦想的起点。

1992年,13岁的她进入湖北省队,1997年入选国家队。



训练场上,她挥汗如雨,教练夸她脑子灵活、韧劲十足,即便累到腿软,也从不喊停。

1999年,她在全运会上夺得女团和女双冠军,混双亚军,崭露头角。



金牌收割机的传奇

高崚的职业生涯堪称辉煌。

2000年,她与张军夺得悉尼奥运混双金牌,与秦艺源摘下女双铜牌。



2004年雅典奥运,她再次与张军卫冕混双冠军,与张洁雯获得女双银牌。

她累计获得15个世界冠军头衔,包括多次世锦赛和全英公开赛冠军,成为中国羽坛的骄傲。



2006年多哈亚运会,她包揽女双、混双、团体三金,成为羽坛“金牌收割机”。

她的球风灵动而坚韧,每一记杀球都带着对胜利的渴望。



用热爱点亮未来

高崚的公益之路,是她人生中最动人的篇章。

2020年,她作为北京体育大学教师,分享自己的赛场经历,希望通过言传身教,将体育精神传递给年轻人。



她走遍全国,为乡村学校捐建球场,推广羽毛球运动。

2023年,她当选中国羽毛球协会副主席后,更加专注于青少年体育教育。

她常说:“羽毛球改变了我,我想让它改变更多孩子。”



2025年,她正筹划一项全国青少年羽毛球巡回赛,致力于让更多孩子爱上这项运动。

风波的插曲

2023年,高崚因社区砍树事件引发关注。



她被指未经许可砍伐自家社区的树木,城管部门介入调查,她解释是为了改善采光。

这件小事让她一时成为话题焦点,但她选择低调处理,很快回归正常生活。

这件事让人看到,即使是奥运冠军,也会有普通人的烦恼。



高崚的坦然与从容,让争议最终化为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

高崚用45年的岁月证明,冠军不仅是金牌的光环,更是面对生活的勇气与热爱。



无论是赛场上的拼搏,还是生活中的真诚,她始终保持温暖的笑容。

这种坚持与韧性,是她留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信息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2024-8-10

金羊网2024-8-3

中国新闻网2001-6-9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