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csmonitor,The Patriot Ledger,Hindustan Times。

上学少年遭遇虎袭

2023年11月的某天清晨,安基特(Ankit)和同学一起走路去上学。他突然有点尿意,刚好旁边就是森林,于是就很自然的决定走出柏油马路,走进森林找个没人的地方方便下。

忧愁被排空后,他刚提上裤子准备返回马路,突然从背后传来了撞击感。安基特以为是朋友偷偷摸摸跟过来跟自己闹着玩,刚想用印度国粹招呼,但他很快就被一股巨力撞倒在地。此时他彻底慌了,因为他知道自己朋友不会这么没轻没重,紧接着一排锐利的牙齿咬进了自己的右肩。



“老虎。”安基特心想。

老虎就这么叼着尖叫求助的安基特拖进了森林深处,塞到隐蔽的灌木后方。可能是觉得这个就餐环境不错,老虎松开口,咬向了安基特的头。头皮撕裂的剧痛让懵逼的安基特终于清醒了过来,他急中生智用手抓住了老虎正在舔舐自己脑袋的舌头,然后用力一拉。



老虎可能也不太饿,被这么一下给整无语了,居然就此任由安基特逃走了。

听到尖叫声,安基特的朋友跑到附近的林业部门检查站寻求帮助,那里驻扎着几名护林员。然而护林员拒绝进去帮助安基特,也不允许其他人尝试营救他。他们认为没人能从老虎口中救人,因此也没必要再让其他人涉险。

安基特的父亲苏拉杰在事发30分钟后终于赶到现场,他发现路边聚集了很多人。崩溃的苏拉杰嘶吼着儿子的名字,众人被他的痛苦感染,纷纷叹气不止。令人震惊的是,安基特刚好踉踉跄跄地从森林中走了出来,他的衣服被撕碎,浑身都是血。

安基特的父亲马上骑着摩托车将其送到医院,现场一个好心人还跟着坐上摩托扶着安基特。



尽管头皮被咬破,所幸安基特并没有性命之忧。

印度的老虎

安基特生活在印度北部的北阿坎德邦,该邦面积5.34万平方公里,是山丘地势,森林覆盖率相当之高,还毗邻喜马拉雅山峰。这样的地方也许确实适合设立保护区,离安基特家仅9公里就是吉姆·科比特国家公园。



而这个吉姆·科比特国家公园确实是世界级的,因为该保护区是世界上老虎密度最高的保护区。根据去年的最新印度老虎数量普查的结果,该保护区内有260只老虎,另外还有300只老虎分布在北阿坎德邦的其他区域。

这个数据简直夸张,而印度确实对老虎保护可能有些自己的心得,印度目前拥有全球约75%的野生老虎!2006年的时候,印度国家老虎保护局统计本国老虎数量为1411只,而到了2025年,全国的老虎数量有3862只!



对于动物保护来说,这个数据堪称奇迹。然而激增的老虎种群带来了除了是好听的名声,还有不断出现的老虎袭击人类事件。印度的老百姓都开始质疑政府似乎只保护濒危动物,而完全不顾老百姓,老虎保护的成功付出了过高的人命代价。



光是在北阿坎德邦,平均每周,这里都会有2~3人会遭到野生大型猫科动物的袭击。



袭击事件不断增加

安基特被袭击的时候是2023年,光那一年,北阿坎德邦的老虎袭击事件就造成了17人死亡。而且该邦的老百姓面临的威胁并非只有老虎,还有豹子。



2024年7月,北阿坎德邦阿霍里村,9岁的女孩普纳姆外出找朋友玩。下午5点的时候,普纳姆的母亲乌莎·德维打电话给女儿朋友的家里,结果朋友说普纳姆在4点的时候就说要回家了。

报警后,警方组织了搜寻队,在当晚于距离普纳姆家仅不到一千米的森林发现了她的尸体,根据现场的痕迹和她的伤痕可知,她是被一只豹子给咬死的。在此后的几个月内,村里又有两个孩子被同一只豹子咬死了,当地学校甚至停课了好几周,直到这只豹子被击毙。



北阿坎德邦林业部门认为北阿坎德邦境内有3100只豹子,但大部分野生动物学家都认为这个数量过于低估了,光是2024年,北阿坎德邦共有137人遭到豹子袭击,其中15人死亡。

北阿坎德邦特里森林区负责人普尼特·托马尔表示,保护工作很成功,豹子的数量有所增加,不过豹子袭击事件也增加了,2020年的豹子袭击事件每年差不多75起,而如今攀升到了125起。



豹子或老虎咬死或咬伤人后,林业部门通常会向受害者家属支付40万卢比的赔偿金,折合人民币差不多35000元。但就安基特的情况而言,这笔钱根本不够支付他的医疗费用。他的家人表示,他们已经负债累累,无力承担医生建议的后续手术费用。其他人也表示,在支付受伤家人的医疗费用方面也遇到了类似的困难。

居民不敢出门

非政府组织“社会主义人民阵线”自成立初期就致力于维护“农民和森林居民”的权益。组织负责人马尼什·库马尔(Manish Kumar)表示,他们组织并不反对老虎的保护工作,也承认相关部门确实取得了成绩,但是他们组织反对以牺牲人类生命为代价来保护老虎的做法。



他表示每次反馈信息,那些林业局的人就会说什么“和谐共存”,然而那是不可能的,老虎饿了就会袭击人。他对此提出了建议,认为应该评估虎豹的领地需求,确定北阿坎德邦能容纳的虎豹的数量,现在的情况应该是该邦容纳虎豹超过上限了,这种情况下,应该进行“平衡狩猎”,将其种群数量降至可持续的水平,而不是无底线的不断增加数量。



然而,更多的野生动物学者和政府官员都认为,还是应该实现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和谐共存”。印度政府于2023年发布的《缓解人豹冲突指南》,为居民提供了很多预防袭击的方案。很多民间组织也在想办法降低豹子袭击事件,比如非营利组织Titli Trust,该组织的创始人桑杰·松迪(Sanjay Sondhi)认为,既不能消灭豹子,也不能消灭人类,解决方案是共存。该组织表示他们在几个村庄开展了预防豹袭击的课程,使得袭击事件实际上下降了75%。



印度野生动物研究所的研究员C·拉梅什(C. Ramesh)表示,北阿坎德邦特的居民对于与野生动物共享空间有着一定的容忍度,但因为袭击事件的频发,这种容忍度已经下降了。

当地居民表示,现在的所有人都不敢出门了,他们每天都能听到大型猫科动物的咆哮声。就像是某种规则怪谈一样,从下午的4点到隔天早上的9点,根本就没有会出门了。甚至当地的林业部门表示,在这个时间段内如果被虎豹袭击了,林业部门概不负责。



然而就算是这段时间不出门,其他时间的虎豹袭击事件也并不是真的就不会出现。科伊拉利村的9岁儿童的阿拉夫·辛格,他只是穿过自家的院子,在这个期间,他就被豹子袭击致死了;8岁的西娅在离家仅几米的地方被豹子拖进森林;19岁的尼基塔·夏尔马在自家田地割草被老虎咬死……



当地人没办法搬走,他们不得不持续面对恐惧。他们甚至连出门干农活都不敢了,原本就拮据的生活更是大打折扣。

为何袭击频发?

乔伊·胡基尔(Joy Hukil)在过去的十多年内已经射杀了47只豹子,这些豹子都是屡次袭击人类以至于被政府下令射杀的。他表示现在的冲突比过去更多了,这是因为它们在森林中的天然猎物数量已经减少。一旦豹子杀死了人并吃掉了尸体,人类就成了它们的菜单上的组成部分。



有些说法认为,豹子会将人误认为其他的动物,对此胡基尔表示质疑,他说豹子的视力和嗅觉都很出众,它们知道自己准备袭击什么。

猎物减少可能是一部分的原因,但目前没有数据证实这个说法。就算猎物充足,虎豹也可能会走出森林寻找毕竟容易狩猎的猎物,可能是牛和狗,也可能是人类。

印度野生动物研究所的拉梅什博士说:“虽然虎豹通常会避免与人类接触,但当它们习惯了人类的存在,它们就不会躲避人类。当虎豹可以了解到人类没有自卫能力,人类很容易被猎杀,它们就可能持续袭击人类。”



与这些人的说法不同,当地的林业部门官员在接受采访时候都表示,这些猫科动物都不是故意狩猎人类的,它们只是被人惊吓,或者认错了物种,所以才袭击人类的。

“豹子可不想害死任何孩子,”巴格什瓦尔地区的分区林业官员德鲁夫·马托利亚在电话采访中说道。

看来当地的林业部门确实将动物看得比人类重要,这也许算是他们的政绩。

痛苦的老百姓

北阿坎德邦的大部分地区,人们为了躲避虎豹袭击、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学校和更好的医疗保健而离开偏远地区,他们曾经的田地如今杂草丛生。这而些田地位于人类居住区和森林之间,正是人类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之间至关重要的缓冲区。

当田地被废弃后,杂草丛生,土壤松动,这些曾经缓冲区就消失了,袭击事件变得更加可能发生,而一旦发生,更多的人会出于恐惧而搬走。恶性循环就此形成。



虽然大家都知道要尽量跟野生动物共存,但是也得考虑当地人面临的恐惧。当地人表示,那些其他地区的人只会不痛不痒的提出一些建议,但是当地人每天都生活在死亡的恐惧中。

“哪怕把全世界上的老虎都放到北阿坎德邦,我们也觉得没问题!但拜托也要保护我们,”安基特的父亲苏拉杰说,“如果老虎很重要,那么我们人类也同样重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