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他是苏联传奇狙击手,二战毙敌四百多,一枪干掉德国狙击之王,去世后葬在苏联英雄崔可夫旁边。

瓦西里,是如何做到百步穿杨,取敌首级的呢?



瓦西里与斯大林格勒战役

1937年,瓦西里参军入伍,进入海军部队。

由于他的身高问题,并没有获得上前线的机会,而是进入后勤部门工作。

1941年,德国忽然向苏联发起进攻,令后者措手不及。

在国家处于危急时刻,瓦西里所在的部门却远离战场,只能通过广播接收前线的消息。

随着战事的推进,苏联的颓势越来越明显。

瓦西里心中十分焦急,又苦于帮不上忙,于是申请转到陆军,成了一名步兵。



1942年9月,瓦西里来到斯大林格勒区域,为接下来的战役做准备。

斯大林格勒是非常重要的城市,不仅是水运和铁路的重要枢纽,还拥有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厂,用于生产坦克等军事装备。

可以说,一旦德军攻占了斯大林格勒,就意味着苏联的交通将部分瘫痪,同时坦克产量也会大幅下滑。

在一次阵地战结束后,瓦西里与战友在壕沟里休息,忽然遭到德国机枪手疯狂的射击。

子弹密集地扫射而来,压得人不敢抬头。



这时,瓦西里依靠短暂的观察时间,拿起潜望镜大概看清了敌方所在的位置。

然后举起步枪,上膛、瞄准、射击一气呵成,直接命中德军机枪手。

紧接着又有两名德国士兵端起机枪继续扫射,都被瓦西里一枪一个解决了。

在这次突发对抗中,指挥官一直在用望远镜观察前线局势,他看到了瓦西里的突出表现,心中大为震惊。

经过这次事件,瓦西里不再跟着战友冲在最前面,而是转为一名狙击手,潜伏在暗处进行狙杀。



在两军交战的地区,有一条河流,是苏军和德军取水的地方。

为了打击敌人,双方都在河边布置了人员看守,只要有一方来取水,必将遭到另一方狙杀。

为了顺利取水,瓦西里带队来到这里,与对方狙击手对峙,双方你来我往都不肯后退。

瓦西里的小队几乎打完了所有子弹,后来依靠援军辅助,终于夺得了水源地的主控权。

瓦西里只是整个战局中并不起眼的一分子,但是起到的作用却远超普通士兵。

在了解到苏联方面拥有实力强大的狙击手后,德国也紧急派遣了一批战斗经验丰富的神枪手赶往战场。

于是,一场狙击手的巅峰对决,就这样开始了。



瓦西里击杀科宁斯

德国狙击手到达战场后,马上分散到各个角落静待目标。

而这些人一旦成功狙杀苏军士兵,就马上移动位置,寻找新的隐蔽点。

这种流动性狙杀方式,让苏军苦不堪言。

为了解决困境,瓦西里一连几天潜伏在战场中观察,终于慢慢将对方的狙击手清理得七七八八。

其中有一名狙击手潜伏在苏军指挥所附近,隐蔽得非常好。

瓦西里观察了很久,始终无法锁定对方的具体方位,他便用生疏的德语大骂对方,成功影响了狙击手的心态,使其漏出破绽。

瓦西里抓住短暂的机会,一枪将对手击杀,圆满完成了这次反狙杀任务。



然而,随着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德军对瓦西里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为了干掉瓦西里,德军将科宁斯派到前线,专门狙杀他。

科宁斯是柏林狙击学校校长,作战经验非常丰富,名气也非常大,甚至有人称他为狙击之王。

科宁斯到达战场的消息,很快传到苏军耳中,面对这个强大的对手,瓦西里表情凝重。

在长达三天的观察中,瓦西里始终没有找出科宁斯的隐藏位置,这让他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而在这三天时间里,科宁斯并没有一直盯着瓦西里,他击碎了一名苏军狙击手的瞄准工具,还击伤了另一名苏军狙击手。

在未能确认敌方位置的情况下,瓦西里陷入了被动。



第四天,他用木棍挑起一只手套,慢慢举过头顶,诱使科宁斯开枪,继而确定了对方的大体狙击位。

不过,仅仅如此是不够的,科宁斯藏在隐蔽处一动不动,根本不给瓦西里任何机会。

这时,苏军的另一名狙击手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故意将钢盔暴露在科宁斯的视线范围内,诱使对方狙击。

当钢盔被打中后,这名苏军狙击手大叫一声,制造被击杀的假象,骗过了科宁斯。

科宁斯以为自己完成了任务,便放松戒备探出头。

他没有想到,此时瓦西里早瞄准了他,一看到科宁斯露头,马上扣动扳机。

一颗子弹顺着弹道飞出,精准地击中了科宁斯的要害。

干脆利落,一击毙命。



总结: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瓦西里共击杀了三百多名德国士兵,其中有11人是狙击手。

如果不是后期因伤离开战场,这一数字或许还会更高。

依靠着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优异表现,瓦西里不但被提拔为陆军少将,其事迹还被美国人拍成电影,成了二战题材的经典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武器面面观]斯大林格勒战役,瓦西里和科宁斯上演王牌对决》央视网

《<世界战史>20201209苏联英雄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央视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