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马奇亚斯海豹岛,一块雾气缠绕的岩石孤岛,本不足挂齿,却正在成为美国对加拿大进行全面战略掠夺的前哨阵地。这不是什么“偶然边界争端”,而是特朗普赤裸裸对加拿大主权的挑衅。特朗普的意图非常明确:他要的不仅仅是龙虾渔场,更是一整块资源富饶、制度稳定、政治温顺的国家领土。他要的,是把加拿大变成美国的“后院矿场”,变成美国经济民族主义下的一块北方附庸。
从“第51个州”的高调喊话,到关税打击、资源威胁、水权掠夺,特朗普正在公然将加拿大推入一场由美国主导的战略吞并计划。他并不掩饰野心,反而在持续地制造摩擦和裂痕,将一个曾经最稳定的盟友逐步逼向外交边缘。他要的不是谈判成果,而是直接控制。他不是在谈合作,而是在谋划收割。
资源,是他打响这场地缘夺取战的第一把火。从稀土、石油、黄金到天然气、木材和淡水,加拿大拥有的战略储备,是特朗普想要重启“美国制造”、打压中国技术发展的关键拼图。他不想与加拿大共享,而是要彻底攫取。他看到了全球能源转型带来的稀缺矿产价值激增,看到了气候危机下水资源的重要性,看到了一个可以低成本收编的资源大国——于是,掠夺欲望开始全面爆发。
他口中的“第51个州”,不是幽默,而是计划;不是言辞,而是行动。他通过IEEPA和关税工具,对加拿大商品展开系统性惩罚,通过资源威胁和制度讽刺,逼迫加拿大让渡自主。他甚至对加拿大西部的水资源指指点点,扬言“水从北方倾泻而下,却无人利用”,鼓吹修建输水管道引入加州。他打着“解决干旱”的幌子,实则将加方视为一座天然水库,随时准备开闸掠夺。
而且,特朗普对北极的野心也已经浮出水面。格陵兰未遂,他转而将目光投向加拿大北境。他清楚,在北极航道即将开放、矿产资源尚未开发的当下,谁先控制北极,谁就拥有未来。而加拿大恰好是通往北极的桥梁。特朗普要的不仅是地理通道,更是主权支点。他正在重新绘制北美地缘战略版图,将加拿大北部直接纳入“大陆安全圈”之内。
而这些掠夺企图背后的政治包装同样令人作呕。特朗普一边否认“侵略意图”,一边在边界图书馆要求加拿大人接受移民检查,一边鼓吹“两国之间的线毫无意义”,一边重启五大湖环境协定谈判,处处挖坑、步步设限。他不断给加拿大政府制造制度压力与外交困局,迫使渥太华在关税、边境管理、环境协议和资源开发等领域不断退让。加拿大现在像极了一场单边战争中的被围城,而发起攻击的,正是昔日最亲密的“盟友”。
我们必须认清,这不是偶发危机,不是外交摩擦,而是特朗普企图系统性重塑北美地缘政治秩序的一部分。他的战略思路简单粗暴:世界秩序已然碎裂,合作逻辑已无用,唯有扩张、控制、吞并才能确保美国绝对安全和绝对利益。而加拿大的弱势、分裂、依赖,恰恰是他最方便动手的突破口。
面对这一切,加拿大的反应依旧温吞。即便总理卡尼已表态“美加旧关系已终结”,即便全国上下已经感受到信任彻底崩塌的裂痕,加方仍未在战略上真正觉醒。抵制美国商品、削减赴美旅游、重谈双边协议,这些都是必要的回应,但还远远不够。如果加拿大不能在制度、军事和经济层面迅速建立起对美独立的防御机制,那它就只能坐等下一次特朗普的更激进动作。
必须承认,特朗普正在策动的是一场现代帝国主义的回归。他不再相信条约、制度和对等协商,而是回归到最原始的霸权逻辑——谁能拿到就拿,谁反抗就压。在这种逻辑下,加拿大被视为“本应早就属于美国”的地缘遗产,如今只剩下收割的技术问题。他不需要外交许可,不需要国际认可,只需要一个借口——国家安全、资源紧缺、边境管理、恐怖威胁……他总有办法制造一场“合理干预”。
今天的马奇亚斯海豹岛只是前奏。明天是五大湖、后天是不列颠哥伦比亚、下一个是整个北极。特朗普不会停下,也不会掩饰。如果加拿大还在犹豫、退让、寄望盟友良知,它终将失去更多。不要幻想和平年代的外交惯性可以挡住一场铁拳政治的回潮。对抗特朗普的野心,需要的不是外交语言,而是政治意志、国家决断与战略反击。
特朗普想从加拿大得到什么?他要的,不止资源,不止领土,不止附庸。他要的是一整个国家的主权、尊严与独立。他要的是一个被美国完全吞并的加拿大——不流血,但彻底失控。现在,是时候直面这场即将到来的北境危机,拿出真正捍卫国家命运的勇气。否则,加拿大终将成为第51个州——不是选择,而是被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