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2日,美国白宫表示,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当日与伊朗的直接沟通是“朝着实现互利结果迈出的一步”,双方同意于19日再次会面。威特科夫向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强调,他已收到特朗普的指示,希望尽可能通过对话和外交手段解决两国分歧。白宫表示,与伊朗的讨论非常积极且富有建设性。当地时间12日下午,伊朗与美国就解除制裁和核问题的首轮间接谈判在阿曼结束。特朗普政府的要求很直接,那就是伊朗必须彻底拆除核设施,停止铀浓缩活动,而伊朗的立场也是丝毫不退让,称其核计划仅用于和平目的,且谈判必须基于2015年《伊核协议》框架。有趣的是,此前的《伊核协议》恰好就是被特朗普亲手撕毁的,现在又成了伊朗手里的“挡箭牌”了。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美国可能暂时搁置对伊朗导弹计划及中东军事活动的强硬要求,优先解决核问题;另一方面,伊朗虽拒绝直接对话,但同意在阿曼谈判也等于是释放了缓和信号,可见,双方都给自己留了退路。
威特科夫会见完普京(资料图)
虽然这次美伊代表进行了初步的接触,但实际上双方关系依旧十分紧张,处在冲突爆发的边缘。例如,美国这边不仅向中东地区加派了航母战斗群,同时还调动了数架B-2轰炸机。之前,有卫星图像就显示,美军已经在印度洋迭戈加西亚基地集结了6架B-2A隐形战略轰炸机。特朗普政府搞出如此大的阵仗,如果说这不是在对伊朗进行军事威慑,显然没有多少人会信。 与此同时,伊朗这边也是全军进入高度戒备状态。之所以会是这样,这主要是因为双方对于核问题谈判的出发点不同。
由此可见,美国近期向中东增派包括航母、隐身轰炸机和反导系统等先进武器,摆出一副要对伊朗大打出手的架势,显然就是在虚张声势,目的是对伊朗的极限施压,并非有意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其实也难怪美国不敢轻易动手,因为伊朗在与美国谈判之前,也为在美伊谈崩后美国有可能动手做足了准备。按照伊军方的说法就是,如果美国胆敢动手,伊朗军队的导弹将会让美军在中东的军事基地“变成一片火海”。当然,美伊战争警报解除,伊朗最应该感谢的,可能就是也门的胡塞武装了。
胡塞武装发射导弹 (资料图)
距离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空袭也门已经过去近1个月了,美军和胡塞武装在中东仍然打得有来有回。近日,胡塞武装宣布再次袭击美国航母及其他舰艇,还击落一架美军MQ-9“死神”无人战机,这是其两周内击落的第4架同型号无人机。美军也继续对也门实施空袭。当地时间13日夜间,胡塞武装称美军空袭了也门萨那省巴尼马塔尔地区。胡塞武装称,美军当天对也门萨那省巴尼马塔尔地区的空袭已造成6人死亡、20人受伤,现场救援工作仍在继续,不排除伤亡人数进一步上升的可能性。如今美国陷在也门战争的泥潭深处,与此同时,对于伊朗的军事施压宛如纸老虎,虽有声势,但效果并不明显。胡塞武装巧妙地利用山地和地下设施躲避美军攻击,阵地往往难以被彻底摧毁。虽然胡塞武装不具备正规军的编制,作战力量相对分散且装备简陋,但正是这种灵活多变、近乎游击战的战术,让他们成为美军难以剿灭的对手。而胡塞武装不但坚持抵抗,更主动反击美军航母,使得美国深陷困境。这么一来,任何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显得十分不划算,对伊朗的施压自然也力度大减。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
未来的日子里,美伊关系能否拨云见日,还是将陷入更深的漩涡,每一个关心世界和平的人都在密切关注。从此事的复杂背景来看,美国重返白宫后的极限施压政策,与其所谓“希望达成协议”的表态形成鲜明对比。未来几周,无论是继续谈判还是军事威胁,相关动态都将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尤其在当前全球高度紧张的政治氛围中,更需要各方理性冷静地处理。如若谈判真正取得进展,对全球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反之,地区动荡恐将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