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差不多死透了。一边是销量清零,工厂停摆,员工讨薪,供应商追债。另一边则是,它的CEO张勇远遁英国,人在海外,不知何时归国。当年,贾跃亭就是欠了一屁股债,紧急飞向美国,留下一句“下周回国”,到今天也没有回来。面对媒体的质疑,张勇也找了一个借口,说自己到海外融资去了,只为了尽一切努力,抢救哪吒。



可这种鬼话,还有谁信呢?张勇是不是另一个贾跃亭?已经不必多言了,看哪吒的境况就知道了。

从去年10月份开始,哪吒汽车就停止发布销量报告了。不是不想发,而是太丑陋了,发不出来。卖的好的车企,都是把销量报告当广告一样发,恨不得每周发一次。这也意味着,当一家新势力车企停止发布销量报告时,它就已经陷入绝境了,进入死亡倒计时。

期间,哪吒汽车也曾想过自救。怎么自救呢?主要有三个办法:一是,借助周鸿祎的网络号召力,来推动哪吒汽车的销量。但周鸿祎当网红没有太多的经验,他不像雷军,雷军是把个人IP与小米汽车深度捆绑,为小米汽车带来了巨大的流量。而这种流量呢?也极大地转化成了小米汽车的销量。于是,在雷军的带动下,小米SU7迅速蹿红,成为一代网红神车。不过,它的流量反噬也是十分严重的。在一次车祸中,小米SU7也遭到了舆论铺天盖地的质疑与讨伐。



这是任何一款网红电动汽车,都逃不过的宿命。特斯拉经历过,问界经历过,小米也需要经历。

那为什么周鸿祎拉不动哪吒汽车的销量呢?主要在于,周鸿祎没有与哪吒汽车深度捆绑。他更多的是炒作自己,把自己带红了,却没有带红哪吒汽车。而且,从产品力上来讲,哪吒汽车也确实不如小米。在周鸿祎抢救哪吒失败以后,哪吒就只能转向“自救”了。

为了自救,哪吒汽车第二步,就是降薪裁员。第三步,就是寻求外部融资输血。找私人资本,基本不可能。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过于饱和了。而哪吒汽车呢?三年累计亏损超过180亿。周鸿祎投入的29个亿,也全都打水漂了。这时候,哪吒汽车唯一的融资方,就只有南宁国资委了。因为哪吒汽车是南宁汽车产业最重要的新势力独苗。而南宁国资委也是哪吒汽车的第一大股东,而第二大股东则是宜春国资委。



在哪吒汽车爆雷后,CEO张勇离职跑路,也是南宁国资委接管。可现在,这个烂摊子,基本就烂在南宁手里了。

可以说,哪吒汽车的三次拯救行动,全部失败了。为什么哪吒汽车会走向失败呢?至少存在两大致命弱点:一是,经营策略出现重大误判。哪吒汽车早期就是主打B端网约车市场,曾一度登上中国电动汽车销量第一的位置。但打B端的副作用就是,产品过于低端,消费者感知薄弱,品牌力不足。当传统大车厂进入B端市场以后,哪吒就被吊打了。如比亚迪秦、广汽埃安,就完全碾压了哪吒。等到哪吒汽车进军C端个人市场时,已经太晚了。



而且,哪吒汽车长期主打廉价纯电SUV,也错过了增程市场的大爆发期。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零跑汽车就抓住了增程市场,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稳坐中国新势力销量榜前三。

二是,技术不过硬。哪吒汽车没有什么核心技术,它主打的就是便宜,低价。在电动化早期阶段,凭借极致性价比,哪吒汽车占领了一席之地。可当比亚迪举起价格屠刀以后,哪吒汽车就直接被干死了。做小型纯电SUV,它既不如海鸥,也不如海豚,做增程式SUV,它也不如零跑。哪吒汽车在夹缝中生存,最终被夹死了。它都没扛到智驾技术大爆发,就陷入绝境了。



现在,麻烦的是什么呢?是那些被拖款的供应商,被欠薪的员工,基本都鸡飞蛋打了。想靠东南亚市场,盘活哪吒汽车,也是不可能的了。因为比亚迪在泰国、越南都建厂了,而吉利汽车早就收入马来西亚宝腾汽车,稳坐马来西亚前三名,上汽五菱则是通杀印尼,东南亚根本没有哪吒汽车的生存空间。

为什么张勇不遁去美国,而选择英国?只是因为中美对抗太激烈了。这时候,遁去英国,比遁去美国,更安全罢了。

哪吒汽车,是真救不活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