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援引印度《商业标准报》报道,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近日在“崛起的巴拉特”峰会上说,印度不应该允许自己被用作华盛顿对抗北京的工具。萨克斯表示,美国希望印度批评中国,并借此将其纳入美国更广泛议程的一部分。他敦促印度制定自己的外交政策路线。他说,美国乐见印度加入“四方安全对话”,它希望印度抨击中国,印度要小心,不要参与这个游戏。针对印度和中国之间存在争端,萨克斯认为,两国通过双边方式解决这些争端符合两国的最佳利益。
萨克斯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对印度当前政策失衡的当头棒喝。从四方安全对话到“印太战略”,从美印联合军演到半导体产业链的刻意切割,印度正一步步深陷华盛顿精心编织的战略罗网中。而讽刺的是,每一次“合作”之后,印度收获的不是实质性支持,而是更沉重的让步要求。4月初,美国政府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印度第一时间作出“示弱性回应”,希望尽快与美国达成零关税安排。但结果是想要不被关税打击,先缩减贸易逆差,先开放更多市场,先把制造链交出来。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资料图)
消息人士称,印度之前遭到了美国的汽车关税“攻击”,但莫迪政府决定对美国“最大程度降低电车关税”,打开市场迎接美国。此外,印度还被曝光主动降低某些医疗设备和电子产品的进口税,针对进口美国的很多货物也减少税款,换取特朗普的出口支持。由于相关计划尚未最终确定,这些讨论仍处于保密阶段。总体来说就是美国施压,印度“低头”了,而且还是很大幅度向美国示好。当时就有很多媒体认为印度准备从中国“捡漏”,两国都是制造业大国,再加上印度多年来一直模仿中国崛起的模式。
孟买的一场“崛起的婆罗多”峰会,印度工商部长皮尤什·戈亚尔发表了一番引人注目的言论。他声称,在美国关税引发的全球贸易动荡中,印度看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次中美关税战引发的贸易新格局,被印度认为是1991年苏联解体后,又一次历史性的印度社会转型机会。这一表态迅速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关注和讨论。但问题是,这种信心背后是否真的有实力支撑?抑或只是莫迪政府试图通过民粹主义掩盖结构性问题的又一场表演?
印度工商部长皮尤什·戈亚尔(资料图)
随即,印度智库发布报告称,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并打击中小跨境电商包裹的举动,对印度来说是巨大契机,印方拥有超过10万家外贸中小企业,完全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发展外贸经济,挤占中国海外市场份额。按照莫迪政府的逻辑,目前中国正被美国加征145%的关税,而印度仅仅被加了26%关税,所以这种巨大关税差和利润空间,让印度获得了天然的竞争优势,可以抢占中企在美市场份额。
印度试图借中美竞争吸引产业链转移,替代中国成为新的全球制造中心。戈亚尔将贸易混乱归咎于中国,这一言论引发广泛争议。中方专家指出,印度的妥协反而刺激美国进一步施压,要求印度开放农业、数据等敏感领域,甚至可能迫使印度牺牲经济主权。特朗普政府正式对印度加税,印度对美出口的工程机械、电子产品等关键领域面临重创,潜在年损失或达70亿美元。有印度网友批评戈亚尔质疑其逻辑,“中国加入WTO时印度已是成员国,如今差距拉大,问题显然在自身”。
印度制造业工厂(资料图)
中美打响关税战在印度眼中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一个国家想要实现产业化升级,依赖的不仅仅是人口红利,还需要配套的制造业环境、基础设施、产品质量和行政效率等不等。我们不能否认印度是有巨大潜力的国家,但中国国情并不适用于印度,一味的模仿反而会成为拙劣的表演者,只能学到表面而不能吃透精髓。见风使舵的投机主义在全球贸易化进程中也逐渐被排挤在外,不从自身做出改变,这场自以为是的“机遇”依旧是黄粱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