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4月12日消息,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11日晚宣布,联邦政府已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免除所谓“对等关税”。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发布的文件显示,这些产品被排除在政府对贸易伙伴实施的所谓“对等关税”之外。文件显示,豁免的产品适用于4月5日以后进入美国的电子产品,已经支付的“对等关税”可以寻求退款。报道指出,该措施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美国消费者面临的涨价压力。
据财联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13日警告说,尽管部分关税暂缓90天征收,但没有哪个国家能在关税问题上“脱身”,同时也淡化了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关税的豁免。报道称,这种豁免可能是短暂的,一些获得豁免的消费电子产品即将被征收特定行业关税,被认为对美国国防网络至关重要的商品将被征收这一关税。特朗普曾表示,他将在14日给出“非常具体的”细节,他的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半导体关税可能会在“一两个月内”实施。
特朗普(资料图)
数据显示,机电产品占去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41.6%,毫不夸张地说,特朗普对中国让了一大步。上周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美国政府正在通过中间人与中国就关税“初步接触”。特朗普之前多次表示“他正在等中方的电话”,结果等了一周,中方的电话也没来。但事情又不能这么僵着,所以通过中间人打破僵局自然也成了必然选项,既保留了自己的面子,又实现了双方恢复沟通。
回顾特朗普此次关税的政策摇摆,不难看出,其暴露出的正是美国经济治理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民粹主义驱动的贸易保护政策迎合本土制造业诉求;另一方面,全球化产业链的现实迫使当局向科技巨头妥协。这种撕裂在贝森特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他既要执行总统的“美国优先”方针,又要防止市场崩盘引发执政危机。至于对华关税的局部回调,实为不得已而为之。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数据显示,若全面实施145%关税,芯片价格将上涨40%。
特朗普(资料图)
很显然,特朗普还是不甘心“认输”,而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关税变脸"背后,是美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困局。4月第二周,美国金融市场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三杀"场面:道琼斯指数单周暴跌3.2%,10年期的美债收益率也下降至4.5%,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美元指数的份额更是持续走弱、跌破47%。特朗普团队精心策划的"股债汇三重收割"策略,通过打压股市迫使避险资金流入债市压低利率,进而缓解政府债务压力,在现实面前彻底破产。
现在最惨的还是美国企业,刚按加税政策调整完供应链,突然又说政策要变。这种朝令夕改的玩法,连美国商会都忍不住吐槽:"白宫是不是在玩大富翁游戏?"说到底,这场闹剧暴露了美国决策层的致命软肋。当信用变成可以随意挥霍的玩具,美元资产的含金量自然大打折扣。反观中国,这些年稳扎稳打备足预案,难怪外媒感叹:"东方巨龙早把游戏规则摸透了!”
白宫(资料图)
中国在贸易冲突里显得更稳重、更有规划,跟美国的表现不太一样。中国有14亿人的大市场,内部消费力量很强,形成了一个稳固的循环体系。这样一来,咱们就能更好地抵御外面的各种冲击。另外,中国正大力推动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让贸易渠道更加多元,这样一来,就能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靠。中国目前正在全力推进新型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提升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