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腾讯旗下射击游戏《三角洲行动》在新赛季「黑夜之子」的前瞻直播上宣布,游戏双端日活跃用户(DAU)突破1200万,已跻身于国内射击品类前列。
在射击品类一片“红海”的大背景下,《三角洲行动》凭借着双端互通、玩法创新以及上线至今透过数个版本实操所展现出的高效运营能力,充分展现了其成为腾讯下一款“长青游戏”的潜力。同时,其“技术+玩法+运营”的这套组合拳,也为行业提供了从存量市场杀出重围,向增量方向突破的一个实战范本。
核心数据亮眼,多端市场全面突破
《三角洲行动》作为一款上线半年的新品,却在包括近几次的腾讯财报会议等场合被多次提及;早前腾讯2024年业绩会上,被内部形容为“逐步发展为长青游戏”,以及“非常重要的机会和增长动力”,无疑来自内部对其未来长线增长潜力的高度认可。而此次《三角洲行动》前瞻直播公布的核心数据,也完全匹配得上这份来自内部的认可。
除了突破1200万大关的DAU这一最新公布的成绩外,《三角洲行动》国内网吧热力值进入前三,Steam日均在线峰值超10万,半年内持续领跑AppStore免费榜,以及在海外的预注册用户突破2000万人次等数据同样值得注意。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从数据上看,无论在PC端还是移动端,按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三角洲行动》都将稳坐品类前几名的宝座,甚至“登顶”也并非没有可能。
过去的十几年间,腾讯在FPS领域都不乏占据行业头部地位的爆款。而《三角洲行动》则是腾讯第一次用一款产品,在多端、多平台进入品类头部领域。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因此,《三角洲行动》成为腾讯下一个“长青游戏”的背后,也就意味着腾讯对于跨端产品如何在多端都成为爆款,有了自己独特的一套研运战略部署。
“技术+玩法”差异化体验,填补双端市场空白
和大部分传统品类一样,FPS作为经久不衰的主流游戏品类,也一直在不断从技术与玩法层面持续迭代,可谓是“江山代有名作出”。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世代的代表作,都从技术层面和玩法内容设计层面同时契合了时代的进步与玩家的切实体验所需。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在当下,想要在“跨端”赛道上成为FPS品类头部,就要在技术和玩法层面都达到更高水准,不仅要解决PC端、移动端甚至主机端不同平台的体验平衡问题,还要满足用户对标同平台高水准的质量要求。
《三角洲行动》作为集剧情模式、大战场、搜打撤多个细分品类玩法的首个跨端产品,就已经达到了上述要求——针对移动端特性,通过引擎二次开发、服务端优化、渲染管线的技术突破等手段实现了双端体验的平衡,避免了过去困扰各类双端游戏的“移动端减配”问题。而对于跨端FPS同样不得不面对的操作适配难题,《三角洲行动》则发挥天美工作室群多年在FPS手游的技术沉淀,引入并积极对成熟方案进行优化,从而为玩家带来了不输端游的战斗体验。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在玩法内容设计层面上,《三角洲行动》通过对PC端与移动端的无缝切换,满足不同场景玩家需求,覆盖“碎片化手游玩家”与“深度端游用户”,再结合“大战场玩法”、“高品质剧情战役”、”PC端搜打撤“等多种特点,满足了市场所需。
另外,《三角洲行动》还针对玩家的长线体验不断推陈出新,以赛季为周期更新内容,地图及新玩法更新频率及内容量,更是高于同类型游戏。甚至,免费开放高品质剧情DLC“黑鹰坠落”,只为满足不同射击用户的多样需求。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黑鹰坠落”虽然免费,但从研发投入的角度来说,可谓不计成本。为提升内容质量,“黑鹰坠落”采用了UE5引擎进行研发,专门搭建了自研管线,还去温哥华招募美术总监组建演绎团队打磨剧情表现进行研发,最终效果也在市场上收获到玩家的口碑认可。
运营策略:基于GaaS型长线思维,与用户共创
在讨论《三角洲行动》的成功因素时,外界往往还有一个容易忽视的点,那就是开发和运营团队通过与玩家进行强交互,即时调整自身的运营策略和更新内容,基于GaaS长线思维,与用户共创生态。
以强化用户沟通机制为例,《三角洲行动》推出了包括但不限于通过B站“干员周报”、直播互动等形式,高频收集并响应玩家建议。在直播互动活动中,日均响应超5000条建议,实现了高频反馈机制的构筑,以实际行动真正做到从“听劝”到“共创”。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在今年春节期间,《三角洲行动》便积极通过自身的反馈机制 ,根据玩家提议打造定制“红包模式”,将威龙干员的C4改为红包造型并加入方言语音,从而增强节日氛围与用户黏性。
而针对被FPS圈层玩家诟病的外挂问题,《三角洲行动》都交出了让玩家满意的答卷——单赛季累积封禁29万个问题账号,甚至还协助警方破获了游戏首例DMA案件。所有的投入,都是服务于玩家,给予玩家更好的游戏体验。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长线运营的“本”,是以技术支撑的内容持续迭代,而“根”,则是稳定的用户基础。《三角洲行动》以一系列举措证明了与用户共创生态对于长青游戏的意义。
结语
《三角洲行动》以超1200万DAU的“长青”级数据,证明了射击赛道仍存在“技术破壁+玩法融合+用户共治”的突围空间。其成功不仅在于填补了双端大战场、优化搜打撤玩法等市场空白,更在于通过技术革新、赛季制高强度更新构建了竞争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