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战,究竟要打到什么地步,双方才会开始谈判?特朗普对此表现出了极度盲目的信心。尽管这半个月的时间里,美国在关税政策上频频收缩,又是暂缓,又是豁免,特朗普本人的口风依然很硬气,觉得自己迟早能等来中国的电话。

白宫发言人就告诉媒体,总统对中美达成协议持开放态度,但应该是中国与美国达成协议,而不是美国与中国达成协议。她还煞有介事地表示,中国和其他国家没有任何区别,都是“想要美国的钱”。


【特朗普对中美谈判有盲目的信心】

看得出来,在中美关税战中,美国只关注这一组参照物,在经济关系上,自己是逆差国,中国是顺差国,所以关税战的主动权只会在美国这边。

这只是最肤浅的表象,顺逆差并不能如实反映依赖关系,还需要其他变量进行参考。美国消费市场的庞大需求,恰恰只有中国才有能力满足。美国想要在供应链上“去中国化”,甚至是“脱钩”,却没那么容易。

所以我们就能看到,特朗普政府前不久对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作出了关税豁免。原因很简单,美国相关企业极度依赖中国供应链,根本经受不起中美关税战的冲击。特朗普必须照顾这部分群体的利益,更甚于贯彻自己的对等关税。


【特朗普还在等中国“主动来谈”】


美国自以为能靠关税政策对中国极限施压,可当中方对等升级时,这部分压力很大程度上又回到美国头上。

从特朗普近段时间的表现,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从策划对等关税,再到对中国极限施压,特朗普已经陷入了一个严重的信息茧房,导致他对目前的形势缺乏正确认知。

顺带一提,欧盟那边和美国团队谈了两个小时,作出了种种努力,尝试了各种谈判技巧,还是不知道,美国究竟想从关税政策中得到什么。特朗普现在除了在社交媒体上喊喊没有营养的口号,就再没有更多动静。

不仅如此,特朗普的智囊团在对华战略上都严重对立,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这一点在这轮关税战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白宫发言人称中国“需要美国市场”】


有些人表示,关税是美国用来与中国谈判的筹码,中美仍有可能达成协议。这方面的代表,是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他也是特朗普内阁中,为数不多在贸易、金融问题上能被称为“专业人士”的高层,目前在为对等关税到处救火的也是他。

贝森特最近一次接受美媒采访,表示中美经济没有必要彻底“脱钩”,又暗示双方可能在某个时间点“达成重大协议”,同时也承认,由于所谓“战略竞争关系”的存在,与中国谈判的难度,和与其他国家谈判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别看贝森特对中美谈判持较为温和的态度,那也只是相对而言,因为他还是站在特朗普那不切实际的立场上,所以他再怎么释放中美达成协议的信号,都不具备参考意义。

而另一批人则倾向于认为,特朗普准备通过关税战的方式,让美国经济走向“自给自足”,也就是推动中美脱钩,比方说特朗普的关税顾问纳瓦罗,这就更不值得讨论了。真打算自给自足,白宫那边就不必反复强调,对中美达成协议持“开放态度”。


【贝森特对中美谈判态度相对宽松】


与此同时,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还罕见对外放风,说美国已经通过中间人与中国进行了所谓的“初步接触”,谁更想谈一目了然。中间人的身份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美国很清楚,关税战再打下去,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中方的要求已经摆在那里了,解铃还须系铃人,美国需要先在取消对等关税上迈出一大步,中美才存在平等对话的空间。

如今特朗普政府还在等中方主动打电话,坚称“球在中国手里”,除了自欺欺人,再想不出其他的解释。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特朗普现在是“骑虎难下”,被自己的关税政策架到了火上烤。中国的坚决反制,已经断送了美国用关税讹诈国际社会的企图。


【卢特尼克称,美国通过中间人与中国进行沟通】


特朗普短时间内又不能作出让步,否则营造多年的政治人设瞬间就会毁于一旦。

更直白点说,一向好大喜功的特朗普,只能摆出一副要等中国主动上门谈判的姿态,这样他才能告诉美国人,在中美经济关系中,自己靠着关税大棒为美国争取到了所谓的“主动权”。

事实证明,中国对这一套完全不买账。特朗普要演独角戏,那就悉听尊便。即便已经不和美国玩加关税的数字游戏,中方手里也不缺反制的政策工具,也有的是耐心和特朗普周旋下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