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作者 李静 4月15日,在“小猿AI暨智能硬件战略发布会”上,猿辅导集团副总裁、智能硬件负责人王向东认为,目前“AI+教育”普遍面临三重困境:首先,功能性代差问题,即简单地将陪伴聊天等同于教育;其次,教育适配断层,将网络信息等同于专业知识;最后,安全防线失守,将成人工具等同于儿童工具。

此前两年,教育领域被广泛认为是大模型最有可能实现落地应用的场景之一。在此期间,通用大模型迅速切入教育领域,众多科技和教育企业纷纷推出了基于通用大模型开发的教育软硬件产品。

王向东说:“教育不是信息的无序狂欢,而是认知的精密手术。”在教育这个特殊的领域,对知识安全和精准导航的需求远高于信息自由和随机生成。因此,从“AI+教育”向“教育+AI”转变就变得很重要。

基于这一思考,猿辅导集团推出了小猿AI,并将其定位为专为中小学生打造的教育AI。小猿AI底层为数据层,上层为场景层,中间两层分别为模型层和逻辑层。垂类应用通常在数据层和场景层具有明显优势。猿辅导集团称这款教育AI涵盖了猿辅导集团积累的十多年学习内容数据、动态学情数据以及合作资源的数据集。

发布会上,猿辅导集团还发布了覆盖家校两端的“软件应用+智能终端+通识课程”三位一体解决方案,涵盖小猿AI App、小猿AI学习机及飞象星球人工智能通识课。

据王向东介绍,借助大模型能力,小猿AI能够快速锁定学生的错因和思考漏洞以及通过处理文本、语音、视频与图像交互信息,了解学生的情绪,以便对其知识掌握能力、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做更准确的评估。“而基于数据与场景的积累,正是教育AI构筑的第一重壁垒。”

在模拟层,小猿AI由该公司自研的猿力大模型和Deepseek-R1模型矩阵组成。Deepseek-R1具有推理和自进化能力,能推动猿力大模型的不断进化;猿力大模型在教育场景理解上更具优势,可以保障实时认知对齐,并进行信息安全过滤。“两者互相训练、互相补充”,构建出第二重壁垒。

猿辅导方面称,目前这款教育AI将首先应用于其同名软件应用小猿AI APP和新发售的小猿AI学习机等产品上,使其更具规模化应用价值。

大规模因材施教一直是教育界梦寐以求的目标,但由于技术和师资等限制,距离实现这一目标仍有距离。但现在,在教育科技公司眼中,在AI的推动下,个性化学习可以成为现实。

王向东认为,目前,个性化学习实际上已经发展到了第三阶段,从1.0时代的修复知识漏洞到2.0时代的认知能力解码,再到如今的学习潜能激发,即基于个人兴趣、学习习惯和情绪反馈,由类人化的虚拟老师进行1对1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比如,以学习机为例,传统的学习产品多聚焦于单点突破,而基于大模型的教育AI基座的新一代学习机,以平板为眼、耳,智能基座为手,通过伴学机器人形态,提供了包括每日学习计划、学情诊断、每日一练等学习全流程的辅导方案。”王向东说,在教育领域,个性化学习平台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因材施教,促进教育公平,这也正是教育AI的价值。


李静

大科创新闻部编辑 长期关注教育、财经领域。新闻线索请联系lijing@eeo.com.cn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