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泗水县圣水峪镇冯庄村10亩吊蔓西瓜大棚里,嫩绿的瓜胎隐现藤蔓间。4月14日,村党支部书记刘超带着12名“青雁成长营”成员查看长势时,手机里又传来新订单提示音。“党组织既搭舞台又当后盾,我们有信心趟出强村富民新路子。”这位36岁的“归巢头雁”充满干劲。


三年前的冯庄村还是另一番景象:青壮年流失、产业空白、村集体经济薄弱。2021年5月,曾在香港航运企业担任大副的刘超,放弃60万元年薪回乡参选村支书,却因缺乏基层经验一度陷入迷茫。圣水峪镇党委及时选派第一书记乔刚“师徒结对”,县镇两级组建专项帮扶组,帮助他半年内破解了道路硬化、水利配套等7项难题,争取政策性资金100万元,为村庄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组织护航下,这位“闯过四大洋”的村支书在家乡扎下了根:引入中药材立体种植技术,建成200亩道地药材示范基地;盘活闲置宅基打造“微产业”车间,让40余名中老年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创新“线上预售+农超对接”模式,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今年有望突破30万元。


泗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姜仲启介绍,近年来,泗水县创新实施“头雁领航”工程,建立“3+1”培养机制,通过设立乡村振兴导师库、开办“头雁实训基地”、创设“青春茶话会”解压平台,累计化解青年干部本领恐慌、职业倦怠等问题36件。

如今在泗水,像刘超这样的返乡青年还有135名,他们挑起了乡村振兴的大梁,组成了返乡创业的“头雁矩阵”,带动发展特色产业项目87个。该县组织部门数据显示,近三年新培育的“青雁”队伍中,已有23人获评市县“乡村振兴先锋”,其领办项目带动村均增收12.6万元。“选准一个人、带活一个村”的生动实践在泗水不断上演。

(大众新闻记者 吕光社 通讯员 包庆淼 陈星宇 刘凤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