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5年11月,英雄团长黄开湘在高烧后举枪自尽,年仅35岁,引得无数人唏嘘不已。
50年后,杨成武将军在编写回忆录时却语出惊人:“他可不是自杀的,他绝不是轻易会选择逃避的人!”
其中到底有怎样的隐情,为什么直到1985年杨成武将军才说出黄开湘死亡的真相?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冲锋陷阵,遗憾离世
1933年9月,由于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瞎指挥,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陷入胶着状态,形势越来越严峻。
黄开湘为李德的所作所为憋了一肚子火,但又苦于无处发泄,所以只好去找周恩来要求上前线,为解救红军尽一份力量,周恩来考虑良久还是同意了黄开湘的要求,再三嘱咐他要保护好自己。
1934年春,黄开湘被任命为红一军一师的政委。9月底,因为王明等人错误的指挥和国民党层层推进,中央军委为保存实力不得已下达了战略性转移的命令。
黄开湘和师长李聚奎临危受命:与红三军在最后一道屏障石城的北部设防,阻挡敌军进攻,迟滞国民党军队向中央根据地的进犯,为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部队的集结与转移争取时间。
最终,石城阻击战取得完美成功,黄开湘等人为党中央比原定计划多争取了整整七天的时间。
随后,阻击部队日夜行军赶上了长征大军的步伐,开始了漫漫长征路。
12月,黄开湘接任红一军2师4团团长,与杨成武开始了合作。
1934年5月25日,红军行至大渡河,前面有川军围堵,身后是国民党追击,情况万分危急。
偏偏大渡河地理位置特殊,水流湍急,没有丝毫架桥渡河的可能,唯一的过河方法就是从320里外泸定桥上快速通过。
在关乎红军生死存亡的紧急情况面前,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采取了最直接的方法——派遣先头部队夺取泸定桥,强攻前方敌军。
黄开湘再度领命,和政委杨成武一起为红军夺桥开路。
急速前行的第一天,黄开湘就遇到了敌军的一个连。黄开湘当机立断,指挥三营俘虏敌军近200人,并且活捉了敌军连长和一个营长。
没想到第二天情势突变,军委发来急电:命令黄开湘带领的四团必须在29日之前夺下泸定桥。
黄开湘立刻向四团全体红军传达了军委的指令:“情况紧急,我们必须在一天之内,也就是明早6点之前赶到泸定桥。”
四团全体人员飞速行军,按时赶到了泸定桥。
泸定桥的情况和料想的一样艰难:桥面上横铺的木板全部被敌军拆除,只留下两根连接两岸的长铁索和中间的短铁索。
对面不远处的泸定城内驻扎着国民党两个团,城门口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程,桥头机枪密布,不停地在向桥面扫射。
黄开湘和杨成武用了半天时间进行战略部署:由二连长和指导员带领22名同志组成夺桥突击队,以最快速度过桥压制敌军火力,三连长带人在后面用木板铺桥,以便后续部队通过。
下午4点,飞夺泸定桥战斗打响,三连和二连紧密配合,按计划完成了过桥和铺桥的任务。
过桥后,敌军疯狂反扑,甚至在城门口点了一把大火意图阻断四团的进攻,但突击队毫不犹豫地冲进大火,打得敌人没有一丝还手之力。
在这样前仆后继地猛烈进攻之下,敌人很快就丧失了士气抱头鼠窜,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红四团胜利攻占泸定城。
当晚10点,刘伯承和聂荣臻带领的红一师三团赶到泸定城。没过多久,毛泽东、周恩来和大部队也顺利抵达。
在红四团的不懈努力下,飞夺泸定桥的任务完美画上句号。
之后,黄开湘又带着红四团智取腊子口,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赞扬。
然而,在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顺利会师,全军欢庆的日子里,黄开湘却不幸离世。因为当时陕北苏区事务繁多,所以中央并没有举行隆重的葬礼,只是简单地为他立坟。
谁承想,这一时的疏忽竟然让黄开湘的名字从此人间蒸发,连带着他的功勋也被时间埋藏,甚至还让他担上了莫须有的误解。
直到50年后,黄开湘的名字才被人从时间洪流中苦苦寻觅,和他的人生履历一起重新展露在世人面前。
世人这才知道,黄开湘是位年少参军的英雄团长,一度让敌人闻风丧胆。
斧下生风,敌军克星
黄开湘是江西弋阳县人,家里共有兄弟姐妹七人,他排行老大。因为有个在苏维埃政府任职的表姐,所以他在少年时期就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并深深为之着迷。
1925年,24岁的黄开湘在表姐的引领之下开始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开展农民运动,建立农协会。
1926年秋,因为杰出的工作能力和一心向党的决心,黄开湘被组织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三年后,黄开湘与表姐方志敏前往德兴县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为了避开哨所驻守敌人的检查,两人乔装打扮成了上山砍柴的农民。
不幸的是,敌人识破了黄开湘二人的伪装。情急之下,黄开湘不得不抄起手中的斧头直冲敌人,以最快的速度夺枪将所有敌人反杀。
这场半路惊魂让黄开湘的名字一下子传遍了四里八乡,人人都听说了黄开湘“一把斧头端掉一个哨所”的威名。
同时,组织也注意到了这个有勇有谋的年轻人。经过一番考察,黄开湘被委以重任,当选为县苏维埃军委主席。
从此,黄开湘开始了他一生的传奇。
同年7月,黄开湘凭借着手中一把斧头再建奇功:奉命攻打景德镇时,赶在敌人关闭城门之前把斧头插进大门缝隙,使得城门无法关闭,帮助作战军队顺利攻下景德镇,获得了大量的作战物资。
这一战让黄开湘名声大噪,“斧头将军”威名远扬,连中央军委都专门为黄开湘发来表彰,鼓励他再创佳绩。
黄开湘热血沸腾,更加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接下来,黄开湘果然尽心尽力地积极参加工作,努力扩张党的队伍,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参军,奔向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中,短短几年时间,红十军就扩编到了30000万多人。
1933年是黄开湘参加革命队伍的第七年,也是党面临重大转折的开端。
刚开春,黄开湘所在的闽浙赣省红十军就接到了一个十万火急的命令:即日开拔,前往中央苏区参加第四次反“围剿”战斗。
家国大义面前,黄开湘选择匆匆告别母亲妻儿,义无反顾地奔赴理想。
在军长周建屏、政委邵式平的带领下,红十军带着大量军需日夜兼程赶往中央苏区。几日后,周恩来、王稼祥和朱德亲自接见了这支风尘仆仆的队伍。红十军和所带物资缓解了中央苏区的困境,完全算得上是雪中送炭。
因为黄开湘“名声在外”,几位领导人特地见了他一面,并且亲切地叫他“斧头将军”。其中朱德还解下自己的配枪亲手送给了黄开湘,黄开湘很不好意思,红着脸半天也没伸手接。
周恩来笑着解围:
“你们为中央解了燃眉之急,中央也没什么能给你们的,我的这块表也送给你,和朱德同志一起为你这个‘斧头将军’装备装备。”
黄开湘向两位领导敬了个礼,郑重地接过手表和手枪。
从此以后,这块表和这把手枪成了黄开湘形影不离的心爱之物。因为它们不仅是两位伟人亲手赠与的礼物,还是他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人的历史见证。
后来,这份特殊的礼物陪伴着黄开湘爬雪山,过草地,直至死亡的最后一刻。
云开月明,真相浮现
所以,在杨成武看来,枪不离身、意志坚定的黄开湘绝不会因为逃避痛苦而自杀。无论是回忆录还是后来的采访中,杨成武都反复否认黄开湘自杀的谣言。
当问及黄开湘是什么原因才导致意外离世时,杨成武立即回答:
黄开湘是淋雨后高热导致意识不清,昏迷中抓起了压在枕头下的手枪击中头部,抢救无效死亡。
“那天我们去参加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一口气骑马跑了五十多里,听完毛主席讲话,心中激荡不已。
但回来的路上淋了一场大雨,我们都得了伤寒,黄开湘发烧到了40度,我就把他送到了总队卫生部,没想到竟然成了永别。”
等杨成武拖着病体赶到纵队卫生部时,却被告知黄开湘已被安葬,留给杨成武的遗物只有一把手枪和一块手表。
黄开湘去世后,军委并没有把他认定为烈士,有人还恶意揣度黄开湘是因为没有药物治疗疼痛难忍,才用自杀来逃避痛苦。
杨成武极力反对这些谬论,为黄开湘四处奔走力求还他一个清白。
可惜的是,虽然很多人都持有和杨成武同样的看法,认为黄开湘之死只是一个意外,但是按照当时的政策,黄开湘确实不具备追定为烈士的资格。
杨成武只能含泪为黄开湘立下一块简陋的墓碑,以免黄开湘彻底被人遗忘。
但杨成武没有料到,接下来发生的一个小小的失误,竟然会让自己的老战友“失踪”长达半个世纪。
因为江西口音中“黄”“王”不分,所以在其他人耳中黄开湘的战友们经常叫他“王开湘”,电报、信件和命令中也是“王开湘”,因此负责撰写黄开湘讣告的工作人员把内容写成了“红军长征先锋‘王开湘’不幸离世”,由杨成武亲手所立的墓碑上写的也是“王开湘之墓”。
久而久之,随着老同志的调动,“斧头将军”黄开湘的名字就这样逐渐被藏进记忆的角落,无人问津。
黄开湘去世后,他的家庭遭受了国民党的报复:国民党打击不了红军的革命决心,就调转枪头去屠杀他们的家人。
黄开湘四个弟弟在他之前就成为了烈士,家里只剩老母和妻子幼女。
经过国民党的残害后,家里的房子被烧光,黄开湘的妻子强忍泪水把7岁的女儿黄菊花送给别人做童养媳,自己孤身一人踏上漫长的寻夫之路。
黄开湘的老母则是在外面乞讨为生,苦等儿媳带回儿子的音讯。
直到新中国建立,黄菊花既没有等回父亲同时又失去母亲的消息,怀着沉痛的心情去江西弋阳县档案馆才得到一则关于黄开湘的虚假信息:此人在长征途中吃不了苦,逃离革命队伍,现下落不明。
黄菊花顿时觉得晴天霹雳,她不相信父亲会是逃兵!可是,黄开湘已经失去音讯十多年,她再怎么努力都找不到关于黄开湘一丝一毫的消息。
1985年,《杨成武回忆录》公开出版,其中杨成武多次提到了他的好战友“王开湘”。
与黄开湘同宗的弋阳县委秘书黄泽生注意到了这本书,并怀疑所谓的“王开湘”就是他的先辈黄开湘。
不久后,黄泽生通过弋阳县委联系到了杨成武,与党史办的同志一起千里迢迢前往北京寻求真相。
见到杨成武后,黄泽生根据黄菊花提供有关黄开湘的线索和杨成武印象中的“王开湘”进行比对,断定了革命先烈“王开湘”就是黄开湘。
一番怀念之后,黄泽生把弋阳县档案馆黄开湘的虚假信息告诉了杨成武,杨成武听后深感痛心,一再交代同行的党史办同志一定要纠正错误信息,还黄开湘一个清白,他是长征路上的大英雄,值得被人民永远铭记。
至此,黄开湘尘封多年的英雄事迹终于重现人间。黄开湘的后辈们摆脱了周围人误解的眼光,开始堂堂正正地缅怀先辈。
1990年春,年迈的杨成武依旧在追忆曾经风雨同舟的好搭档黄开湘,反复表达对战友的怀念与遗憾。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历史不会忘记革命先烈们为建设新中国付出的努力和热血。黄开湘的名字已经载入了中国革命历史,人民会记得他的功勋。
参考文献:
[1] 生前战功显赫,死后英名蒙尘——长征名将黄开湘之谜.军事历史
[2] 斧头将军黄开湘.中国老区建设
[3] 被埋没近半个世纪的中央红军长征先锋团团长黄开湘.党史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