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讯(记者 孙莹 高健)沉浸式体验、互动性参与,还透着浓浓的科技范儿,昨天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北京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主题活动。
披着糖果外衣的毒品长什么样,什么日常用品不能被带进地铁……由市公安局组建的“平安有我”安全宣讲团,在东城永定门公园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讲活动。
在禁毒总队展台前,小朋友们盯着展示瓶中的巧克力、跳跳糖、开心水疑惑不解。“这些都是新型毒品的仿真模型。”禁毒民警提醒说,犯罪分子将毒品混进糖果里,诱人误食,平时一定要对陌生人给的食品提高警惕。
在公交总队的展台前,摆放着枪械、刀具、子弹、易燃易爆物品等各类不能带进地铁的违禁品。“大家知道哪些生活用品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禁带物品吗?”民警拿起打火机和发胶向围观市民介绍:“打火机超过两个就不能带入了,像发胶这类属于易爆物品,体积超过120毫升就不能带进地铁……”
在警民互动环节,警犬搜爆展示、反恐装备操作、新型毒品模型、答题套圈赢奖……一个个沉浸式互动体验项目让现场市民热情高涨,积极参与,也从中学到了实实在在的国家安全知识。
北京大学生获安全机关重大贡献奖励
北京日报讯(记者 高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国家安全机关对2024—2025年度为维护国家安全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进行集中表彰奖励。其中,北京一大学生获得重大贡献奖励。
据悉,这是国家安全机关连续第7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评选、奖励举报有功人员。这次表彰奖励中,全国共有90余名群众分别获得特别重大贡献、重大贡献或重要贡献奖励。
其中,来自北京的大学生小徐,举报有人售卖国家秘密,协助及时消除安全风险,获得重大贡献奖励;来自边境地区的出租车司机老康,不顾个人安危,与境外间谍嫌疑人员英勇斗争,协助破获重大间谍案件,获得特别重大贡献奖励;来自山东的影视从业者小王,及时发现重大失泄密隐患并举报,获得重大贡献奖励;来自沿海地区的渔民小鲁,在海中打捞到一件境外窃密装置,获得重大贡献奖励;来自辽宁的公司职员小刘,举报可疑人员窃拍军事设施,获得重要贡献奖励;来自浙江的学者老石,发现境外机构非法窃取我敏感信息数据,获得重要贡献奖励。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