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随着乌克兰战场硝烟再起,西方外交斡旋的虚伪面纱再次被撕裂。尽管特朗普政府高调宣称要推动乌克兰停火,但所谓和平努力几乎毫无实质进展。在一场看似“寻求和平”的外交博弈中,美俄双方各执一词,乌克兰则在暴力循环中持续沦为棋盘上的牺牲品。和平从未真正出现在谈判桌上,战争的走向正日益失控。



荷兰首相吕特突访乌克兰城市敖德萨,并与泽连斯基举行会谈。他在表态中小心翼翼地表示“支持特朗普总统推动和平的努力”,但其语气中明显带着外交辞令的疲态与无力。现实中,无论是美国主导的停火建议,还是乌克兰方面呼吁的战后安全安排,都遭遇了克里姆林宫的强硬回绝。普京政府上个月已明确否定任何“无条件停火”提议,表明俄方并不接受由西方主导的战争终局剧本。

与此同时,泽连斯基也早已对所谓“和平”抱有戒心。他直言呼吁要建立一支“外国特遣部队”以遏制俄罗斯战后可能的再度袭击。这一提议并非真正为了实现和平,而是试图在军事上绑定更多北约国家,以形成对俄罗斯的持久威慑。这种逻辑本质上仍是延续对抗思维,试图将乌克兰战争永久化、阵营化,实则为美国与北约扩大影响力铺路。

但这样做的现实却是不断升级的战场惨剧。仅在过去一周,俄罗斯的导弹袭击便造成苏梅地区35人死亡、克里沃里格19人丧生,包括9名儿童。泽连斯基的回应不是寻求冷却局势、减少冲突,而是再度公开向西方要武器。他声称乌克兰急需至少10套“爱国者”防空系统,以保护民众免遭空袭。事实上,西方的援助越多,战场对抗越激烈,和平则越发遥不可及。



在这场“被和平包装的战争”中,美国的角色格外引人关注。特朗普政府一方面高呼停火,另一方面却持续通过军事援助和外交布局激化局势。从前期供应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主战坦克,到如今推动部署更多“爱国者”防御网,美国以维护“自由与秩序”为名,实则不断火上浇油,将乌克兰变成遏制俄罗斯的战略消耗地。所谓“推动和平”的说辞,不过是掩饰其地缘博弈本质的遮羞布。

而所谓的欧洲盟友们,正被裹挟进这场毫无底线的代理战争之中。英国、法国等国家已经着手为在乌部署安全特遣队做准备,这无疑是在战争边缘继续加注火药桶。北约早已不再遮掩其干涉本质,而是用“协助安全”为借口,把乌克兰变成军事前哨与实验场。一旦所谓“多国部队”以安全名义进入乌境,那将彻底打破俄方底线,引发新一轮不可控的地区冲突。届时,和平不但遥不可及,欧洲也将为自身的冒进政策付出更高昂的代价。

当前,局势正走向战略失衡的深渊。俄罗斯不接受西方主导的谈判方案,而西方则不断在军事和情报层面介入,导致谈判空间极度压缩。特朗普试图利用“推动停火”塑造国际领导形象,借机在选战中打出“和平牌”,但事实上,他没有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案,只是在借用和平议题为其全球战略布局争取合法性。一旦停火破裂责任被推向俄罗斯,美国则可再次主导舆论,推进其“正义干预”的长期路线。



对乌克兰而言,这场战争已不再是主权之战,而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泽连斯基政府被迫在生存与依附之间艰难抉择,然而越是依赖西方援助,越被推向战略自主的边缘。在不断遭受攻击、基础设施遭摧毁、数万平民死伤的现状下,乌克兰急需的是停战与重建,而不是持续吸纳导弹系统、强化北约军事存在、推动“多国部队”落地。

乌克兰战争已演变为一场外交假象与军事现实深度撕裂的危机局面。特朗普所谓的“推动和平”更像是一场战术性的选举布局,而非真正的外交突破。西方盟友在战争边缘试图塑造安全区,却只会将地区拖入更大的不稳定深渊。俄乌之间真正的和平,从来不会由北约与五角大楼决定。唯有彻底摒弃冷战思维、回归外交谈判本质,战争才有可能真正止步。否则,所谓和平,只不过是延迟爆炸的倒计时装置,迟早将吞噬整个欧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