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50多年,拍了几百部戏,从石老人海水浴场拍到东方影都的高科技摄影棚。”在电影《封神第二部》片尾滚动的8000余个工作人员名单中,来自青岛的资深特约演员刘亚东赫然在列。刘亚东珍藏的一摞摞十几个相册中,泛黄的剧照、合影串联起半部青岛影视史。“我可以说是青岛影视工业化进程的见证者、亲历者,也是推动者”。4月15日,半岛全媒体记者在石老人海水浴场的一家书店专访了这位“青岛老戏骨”。
初当群演和李连杰石老人“搭档”
(《中华英雄》拍摄花絮,左上车内为李连杰)
“李连杰主演的电影《中华英雄》(后改名《无敌小子》),就是在石老人海水浴场拍。 那时候这里还没有开发,现在这里可是太美了,成了网红打卡点。”刘亚东拿起当年拍摄的花絮照片回忆,“我和李连杰在石老人拍了一场炸油库的爆破戏。”那是他作为群演参与第二部电影,也让他坚定信心走上了影视的道路。
刘亚东应该是青岛最早的“群演”之一,参演的第一部电影是上世纪80年代的《家务清官》。《中华英雄》拍摄时,刘亚东还在企业工作,香港银都机构有限公司为此专门开了“借调信”。1998年《上海滩之侠医传奇》片场,刘亚东迎饰演的酒店经理要与吴启华、蔡少芬对戏,“导演、演员还都说粤语,准备5分钟就上戏。我提议说完词挤挤眼,没想到吴启华当场同意。
刘亚东见证了早期影视生产的特殊生态,胶片时代的影视表演,在他身上刻下双重烙印,他经常八大关当群演,“香港剧组像精密钟表,场记打板后所有人静止,连呼吸声都要控制。”
十几个相册的剧组合影,见证了他与演员的同框时刻。刘亚东参演的作品,光剧照和合影就存了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相册,在桌前一摆高高一大摞,见证了他与各位演员大咖的同框时刻,“和蒋雯丽合作了《中国式离婚》,和梅婷一起拍了《父母爱情》……”拍《父母爱情》时,刘亚东饰演演一个渔民,大热天化好妆就上了田横岛,码头上没有树,“胳膊都晒肿了,头皮一梳一块块往下掉”。
“青岛是天然的摄影棚,以前拍戏取外景比较多,现在大制作则更多地选在青岛东方影都,剧组一来就拉到摄影棚。”在电影《疯狂的外星人》中,有一段“黄渤驯猴”的戏份,这场戏就是在东方影都摄影棚搭的景,“非常逼真,在这个棚里,我拍了三天。”
《疯狂的外星人》中饰演盲人
刘亚东在这场戏饰演坐着轮椅戴着墨镜的那个盲人,有多个特写,还有不少和黄渤以及猴子的对手戏。拍这场戏时,猴子突然跳到他身上,刘亚东凭借多年经验保持静止,“我很佩服黄渤,他应变能力非常强。马上来了一句:新娘子有眼光啊,看上亿万富翁了!这词儿原来没有,他即兴加的。”
在电影《封神》系列中,刘亚东饰演一名文官,“看着很轻松,其实光从头到脚这一套,脱下来提着将近20斤。“武官为左,文官为右,我在右边,剧照中蜡灯的对应的就是我。”虽然只是每次出现画面略作停留,并没有台词,但刘亚东为此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在《封神三部曲》长达18个月的拍摄周期里,他先后四次进组,成为文官队列中“永不缺席的背景”。“每次有文官出现从戏份,基本我都在场。”电影上映时,片尾滚屏有8000多个工作人员条中,就有刘亚东的名字。“真正的封神榜不在银幕上,而在每个坚守者的心里。”
刘亚东在《封神》的表现让导演乌尔善非常认可,后来在电影《异人之下》中,乌尔善钦点他出演“掌门人”。
亲历青岛影视“工业化”进程
“从穿长衫的民国老爷到戴金链的暴发户,从好人到反派,从富翁到乞丐,都演过了。”刘亚东的“演技”也逐渐提升,开始从普通群演走向小特约、大特约,坚持诠释着“配角的力量”。
从石老人的海水浴场、八大关的老洋房到东方影都的数字化影棚,刘亚东的50年从影路如同青岛影视产业的活态年轮。在《封神》系列拍摄周期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这位“最年长大特约”亲历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升级。“拍摄《疯狂的外星人》和《封神》,和初入行时的境遇天壤之别,切切实实体验到变化。从吃、穿、睡,演,都完全是另外一个级别的了。”
在这个流量更迭比胶片转速还快的时代,这位青岛老戏骨依然保持着1985年初入行时的习惯:每天晨练时背诵《演员自我修养》段落,手机相册分类保存着所有角色定妆照,微信收藏夹里存着关于“电影工业化”的视频。
“进入影视行业50多年,我算是青岛电影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也凭借一点点的努力,成为发展进程中的小小推动者。《流浪地球3》官宣青岛东方影都正式开机,刘亚东兴奋地说,“看到一部部大制作进驻青岛,我特别特别自豪。”(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黄靖斐 仲维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