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防长巴拿马之行自曝底线:即便重启美军基地,也不敢对华开战,暴露了美国已陷入两难境地。这场拉美博弈究竟谁在虚张声势?当"门罗主义"遇上中国实力,美国为何只敢打嘴炮却不敢动真格?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访问巴拿马】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的巴拿马之行,成为了国际新闻的焦点。在为期三天的安全会议中,他不仅抛出了重新启用前美军基地的设想,还宣称即将签署一份关于巴拿马运河安全的补充声明。赫格塞思这番言论,无疑在国际舞台上引起了巨大的波澜。

而在这其中,一个关键词贯穿了赫格塞思的讲话——“中国威胁”。他声称,美国不想与中国开战,但准备反击中国在拉美的所谓“威胁和恶意影响”。然而,他的言辞恐怕连美国自己人都未必买账。

更何况,当赫格塞思试图在巴拿马拓展军事影响时,巴拿马本身却并不乐意配合。在他的提议面前,巴拿马公共安全部长弗兰克·阿布雷戈,十分干脆地加以拒绝,明确表示巴拿马不能接受军事基地或防御地点。



【赫格塞思称不想与中国开战】

而中国方面的态度早已明确,用三个“不”回应了美方的备战言论:

1.不要用霸权思维去镜像中国;

2.不要用冷战思维来理解中国;

3.不要以竞争之名行打压之实。

这一连串“不”实际上表明了,中国并不愿意接受,被裹挟进入中美对抗的话语体系。而美国的战略调整,也不会影响中国前进的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传出,美国的黑石集团想要从香港和记黄埔手中,接手巴拿马运河两端的重要港口,即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

这在美国看来,是削弱中国影响力的一个聪明招数。然而,交易现在搁置了,仿佛美国的算盘打得十分响亮,却没有料到中国不会坐视不管。



【李嘉诚卖港陷入僵局】

而当正规商业手段行不通的时候,美国就开始露出真面目,从武力上压人。同样的一幕曾经在世界其他地方上演过,但在21世纪,这种策略再也不像过去那么见效了。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赫格塞思高谈“中国威胁”,但他的说辞多少显得有些自相矛盾。他一方面指出中国有全球军事野心,另一方面又表示中美开战是可以避免的。这种模棱两可的话术背后,是美国面对现实困境的某种无奈。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政策施压中国,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美国国内日益加重的经济负担,以及军事开销有关。

然而,事实证明,这样的经济施压并不能够如愿奏效。作为回应,中国同样提高了对美关税,并且在多次贸易摩擦中表现出足够的韧性。



【美军双航母在中东会师】

与此同时,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部署,同样让他们感到力不从心。先不说美军在中东地区还无法脱身,其在欧洲的军事投入也依然庞大。

3月份,美军耗资巨大空袭也门胡塞武装,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美国被迫计划从欧洲撤出1万兵力,以缓解军费压力。这一行动清晰地显示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捉襟见肘。

于此同时,特朗普在对华策略上也隐含着一条底线,那就是暂时不和中国发生热战。很多人认为,这反映出美国在军事和经济施压上,都没有彻底放手的余地。

中国的崛起早已是既成事实,特别是在制造业和高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更让美国倍感压力。



【特朗普企图通过加征关税阻碍中国崛起】

美国在这时急于通过经济手段向中国施压,希望削弱中国的成长步伐。然而,美国忽视了这样一个现实:中国不仅能够适应贸易战,反而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新的增长点。无论是芯片战、经济战,还是热战,中国都有信心和能力,立于不败之地。

总结而言,赫格塞思在巴拿马的举动,看似是一种对外宣示实力的尝试,实则反映出美国,在当前国际形势中的复杂处境。美方的这些动作,除了在短期内增加不少不确定性,更提醒我们要看清地缘政治的深层动因。

在未来,与其说是对抗与竞争,不如识破背后的利益纠葛与力量博弈。国际关系的多变和不稳定性,正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全球舞台上,也需要我们保持耐心与冷静,全力以赴地维护和平与稳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