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一把“软骨头”,在美国眼前,永远都是卑躬屈膝,看不下去的国民党终于开始发力,这次直接奔着两岸统一的目标而去。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台湾地区加征32%的高额关税后,该消息瞬间在岛内引发了轩然大波。特朗普此举不仅震撼了台湾社会,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关税危机,台当局迅速作出回应,并试图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缓解由此带来的经济冲击和压力。
(赖清德看似强硬,实则“跪美”)
可是看看赖清德的做法,他这到底是“回击”?还是“回舔”?
首先,赖清德迅速作出回应。他表示,已要求行政部门负责人卓荣泰及团队,在最短时间内就整体情势向民众做完整说明。同时,赖清德也承认,这项以贸易逆差为核算基础的“对等关税”政策,并未能合理反映台美间贸易结构的互补和实质的贸易关系。
赖清德甚至还一针见血的指出,台美间近年来的贸易逆差,主要源于台湾产业配合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对科技管制等相关政策,美国对台湾通讯产品的需求增加,却成为加征高关税的原因,这显得极不合理。
(台当局似乎已被美国“吃定”)
看似赖清德很强硬,但是实际上却是“软骨头”。
现在台当局根本不想着如何反制美国的高额关税,反倒是主动要和美国谈判,并且说的好听点是谈判,实际上就是变着法的满足美国的胃口。
台当局为何这样做?其长期以来奉行“亲美媚美”政策,试图通过抱紧美国大腿,来实现其“谋独”的目的。然而,这次美国单方面宣布对台征收高额关税,无疑给台当局的“亲美”政策泼了一盆冷水。
其次,从经济角度来看,台湾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重要生产地,半导体产业是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美国对台加征32%的关税,无疑会对台湾半导体产业造成巨大冲击,进而影响整个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台当局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那么由此带来的经济压力,将严重影响岛内民众的利益和福祉。
(台积电)
现在台当局该怎么做?反倒是国民党出了很多主意,国民党民代谢龙介提出,台当局可以通过严格审查台积电赴美投资案,来创造对美国的谈判空间和筹码。同时,他也呼吁赖清德可以打“两岸牌”,通过缓和两岸关系来应对关税危机。
只有两岸关系越和缓、交流愈多,两岸贸易就能回到之前的水准。这样一来,美国对台施加的压力,就能在大陆市场找到出口。
这的确是台当局的关键出路,但美国会给这个机会吗?之前特朗普要求台积电将生产线全都搬到美国,否则就对台加税100%。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台当局显然更不敢对美国“大声说话”。
(台积电在美国的工厂)
更何况,谢龙介的提议,在台当局内部并未得到广泛响应。后者哪怕要进一步“跪美”,都不想考虑通过缓和两岸关系来化解危机。
也正是在此情况下,国民党开始真正发力了,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决定在蓝营内部发力,召集全台蓝营县市长大会。这场大会不仅有国民党籍的14位县市长参与,苗栗县与新竹市也派员参加。
朱立伦此举释放了两个重要信号。
(朱立伦)
首先,他明确提出,对台湾现在过度依赖美国表示担忧。他认为,台湾地区的经济以对外贸易为导向,不可能一面倒地完全依赖美国支持,而忽视大陆巨大市场带来的经济机遇。
其次,通过这一系列动作,他试图在岛内获得更多的支持率,与民进党的赖清德争夺话语权。
值得注意的是,朱立伦选择此时强调自立自强,不仅是对民进党"依美抗陆"思想的反击,更是在为台湾寻找出路。
并且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两岸加强经贸往来可谓互利共赢。即便朱立伦没有直接提到统一字眼,但他似乎在暗示,通过推动两岸经济融合,可以为未来某种形式的统一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