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日印度》等印媒4月14日报道,印度比哈尔邦一座耗资高达383.1亿卢比(约合32.6亿元人民币)的大桥,在启用72小时后就惊现裂缝,这一事件迅速引发外界广泛关注与批评。
当地时间4月10日,比哈尔邦首席部长亲自为这座大桥举行了盛大的揭幕仪式,现场气氛热烈,人们对其寄予厚望。然而,仅仅过了三天(72小时),大桥就出现了裂缝,这一戏剧性的转变令人瞠目结舌。
为了掩盖这一缺陷,施工方匆忙对裂缝进行了填补,但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反而引发了人们对工程质量和比哈尔邦公共工程部效率的更多质疑。
事实上,这并非印度基建领域的个例,近年来类似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层出不穷。2023年6月,横跨恒河的比哈尔邦另一座大桥突然垮塌,这座大桥在建造过程中就状况频出,最终未能逃脱坍塌的命运,让世人对印度真实的基建水平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再将目光聚焦到贾坎德邦的一座大坝。该大坝自1997年开建,耗资220亿卢币,历经多年建设,于2019年8月28日竣工。然而,就在开闸不到24小时,这座大坝就轰然倒塌。事后调查发现,原因竟是“坝上有几个老鼠洞”,如此荒诞的理由,却反映出印度基建背后严重的质量问题。日本设计师在大坝倒塌后连夜回国,这一细节也凸显了国际社会对印度基建项目的失望。
还有建了16年的杰纳布大桥,这座大桥的建设历程堪称一部“坎坷史”。直到2018年才建成6个桥墩,可随后又有两个桥墩塌了,建设进度严重受阻,质量更是难以保证。
除了桥梁和大坝,印度的高铁建设也状况不断。印度一直试图在高铁领域与中国一较高下,然而其高铁建设却闹出了不少笑话。仅2019年,印度高铁先后撞死5500多头牛,甚至高铁车头都被撞毁。这背后反映出印度在高铁规划、建设以及运营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线路规划不合理、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等。
印度建筑质量堪忧的现状,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一方面,印度在基建项目中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一些官员为了牟取私利,在项目招标、施工监管等环节大搞权钱交易,导致一些不具备资质的企业参与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自然无法得到保障。
另一方面,印度缺乏完善的建筑质量监管体系。在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机制,施工方为了降低成本、赶工期,往往忽视工程质量,偷工减料、违规操作等现象屡禁不止。
此外,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相对落后,专业人才匮乏也是重要原因。在桥梁、大坝等大型项目的建设中,需要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但印度在这些方面存在明显短板,难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建设和高质量完成。
尽管印度一直计划把印度打造成世界制造业中心,并在过去十年间投资近44万亿卢币用于修路架桥等基建项目,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印度的基建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印度若想实现世界大国梦想,就必须正视基建领域存在的问题,加强反腐力度,完善监管体系,提高技术水平,培养专业人才,否则,类似的闹剧还将不断上演。
消息来源:环球网4月15日报道《印度一座大桥启用72小时后出现裂缝 耗资超过383亿卢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