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晚,广汽本田P7开售,与此同时东风本田官方渠道公布:东风本田S7正式推出“好车超值,诚意到位”的“一口价”19.99万元-24.99万元。
东风本田S7与广汽本田P7的同价调整,如一记惊雷劈向新能源市场——两款兄弟车型价格全面对齐,叠加老车主保价承诺,直接向市场当中现有的自主、新势力等电动车品牌及产品发起挑战。
当市面上的电动车产品还在卷续航、卷冰箱彩电大沙发时,本田用“价格透明化+用户零背刺”的组合拳,宣告合资车企的反攻号角正式吹响。这场调整不仅是价格的“掀桌”,更是传统巨头向用户型企业转型的里程碑事件。
这是本田所掀起的用户革命,同时这也是合资品牌的“绝地反击”。
#本田“掀桌”策略背后的逻辑#
价格的调整,是目前车企在市场获得关注度的最佳手段,尤其是现在的合资品牌,通过价格作为主要竞争力之后,便能够在三个方面上逐渐形成优势。
首先,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的选择问题,在进入到新能源转型阶段之后,自主品牌逐渐在性价比方面放大自身的优势,从油电同价,再到电比油低,逐渐让消费者潜意识里认为这类产品就应该是这样的低价体系,并且逐渐形成规模化效应。
但是合资品牌相对起步较晚,丢掉了先发优势,那么通过价格的调整显然会让很多追求品质的消费者侧目于此,毕竟这么多年合资品牌在核心零部件、车辆调校等方面更具优势,如果价格处在同一层面,合资品牌的价值就进一步得到凸显。
其次,技术下放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现在的消费者对于新能源产品的关注点正在发生改变,如果说过去吸引消费者的是一些表层的舒适性配置,那么现在则是核心的关键技术,毕竟这影响着安全、使用周期等关键用车体验。
最后,对于市场份额的提升,这一点就比较好理解,毕竟是个消费者都会想用更低的加个买到一个出众的产品,那么对于现在的合资品牌来说,最缺少的就是规模化的效应,而价格的调整必然能够从其他竞争对手的手里抢下市场。
可以看到,价格这一单一因素的调整,能够在多个方面对于品牌及产品形成影响,但是对于车企来说,能够放下身段在价格上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市场的因素并不是全部,毕竟这是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比如先期购车的用户、现有及后续产品的定价体系、品牌自身成本控制等等。
这个时候其实更多体现出来的是车企更加看重什么?是更看重自身的盈利?还是更看重消费者及用户的感受?这是一个摆在车企面前的天平,而本田选择了后者。
此次本田调整价格,表面上是市场所左右的行为,实则是车企向用户型企业转型的一次实践,并且以此作为合资品牌打破传统双车双价模式的先行范例,在消费者群体当中建立全新的合资新能源产品“价格、价值体系”。
#用户型企业的“听劝式进化”#
车企和消费者之间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个问题摆在二者之间已经年头许久,此前,车企似乎是更强势的一方,市场由车企所主导,对于消费者来说,买什么样的车,全看车企推出什么样的产品,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产品的定价权完全掌握在车企手中。
但是汽车百余年的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如今随着汽车市场变局的到来,不管是中国市场,还是全球性市场,都在面临结构性变化,新业态与新模式接踵而至,市场的主导权也在易主。
汽车品牌不再被单一的产品所定义,而是体现在产品决策、服务、定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这是现阶段市场较之前最大的不同,简单来说,就是车企开始听取消费者的意见,并且最终会有实际的体现。
这其中,本田早已经知悉用户对于车企来说,是一份最为宝贵、最具含金量的品牌价值体现。东风本田现在有“本家DAY”,广汽本田有“躁梦节”,这是目前大多数车企所不具有的用户与品牌之间的沟通桥梁。
这是一个用户和车企双向沟通的渠道,消费者可以告诉车企自身的诉求、想要什么样的产品,车企进而听取意见并且在造车的底层逻辑当中注入消费诉求;同时车企能够跨越销售等体系,直接走进消费者群体之中,听取最真实、最直接的用户反馈,以快速且有效的在市场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东风本田S7与广汽本田P7的价格调整就是本田向用户型企业转型的一个重要体现,市场的声音,本田听到了,并且做出了积极的调整,这是对用户的重视,也是本田的真诚,目的就是用更美丽的价格让用户拥有品质更好的产品。
与此同时,为已购车主提供保价保权益,更是展现了品牌的担当,相对于一些一年出好几款的新势力车企,本田这一做法永远不会背刺自己的用户,因为本田知道,用户是自己的家人,而不是一锤子买卖的客户。
相对于市场当中一些频繁“起伏调价”、低定价却配置权益缩水、如同万花筒一般的配置表和车型定价,本田“保价+保权益”策略已经成为“听劝式企业”的差异化杀手锏。与此同时,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听劝式调价的背后,并不是说少赚点钱或者是减点配置,而是本田在亏本卖车,价格调整的背后,车企的价值含金量正在凸显。
#亏本卖车背后,本田的“执拗坚守”#
此次本田双车价格调整,相对于给到消费者一个更合理的价格,更是让这两点电动化时代的集大成者体现出更高的价值。以东风本田S7为例,这台车背后,东风本田为其投入了相当高的成本与精力,此前,S7虽然定价超过用户预期,但产品价值毋庸置疑,用料成本和用车感受都要优于同级别。
这其中包括以下几个重点内容,首先,底层架构,其所采用的本田云驰架构是针对电动车特性,从零出发的全新设计;具备高刚性、低重心、轻量化等架构底层优势,传承本田造车底蕴并融入多年运动调校经验;不仅车身安全,三电安全,更有媲美轿车般的操控感。
这一点是东风本田这类合资品牌的核心优势,相对于自主和新势力品牌,对于造车这件事情,底蕴在产品上体现出来的重要性尤为明显,这是造车的根本,买车并不是为了坐在车里看电视,开着舒服、坐着舒服远比一些可有可无的配置更加重要。
其次,远超行业基准的核心零部件配置。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时代最核心的零部件,其多项指标都关乎消费者后续的日常用车体验,比如安全、比如碰撞起火,这些问题一旦出现都会直接成为热搜榜的头条,并且对用户的生命安全产生危害。
东风本田在选用此零部件时,采用了宁德时代和本田共同开发的89.8度大容量、高密度三元锂电池,历经4年,十余次改良设计,500余项测试验证,电池底层与上盖采用高强度防火、隔热、绝缘材料,电池包内部设计2个高压开关,碰撞时可瞬间切断电流,避免短路。
并且国内吨位最大的1.2万吨一体式压铸工艺用来制造电池壳体,配合15层720度防护体系,给电池打造了一个防撞、防刮、防拖底的“安全结界”。
与此同时,东风本田舍得在看不见的地方下猛料,每平方厘米可承受15吨重压的1500MPa热成型钢占比达25%,相当于潜水艇耐压舱级别的强度,核心区域采用高强度钢材占比达68%;同级独有的五层结构A柱,集合了1500MPa热成型钢与980MPa高强度钢于一体;再加上全系标配11个安全气囊。
这些都是消费者无法轻易感知到的成本与安全配置,但是东风本田则认为,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既然要造车,就造一个让消费者放心开的车。现如今,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攀升,消费者对电动车的需求已经从“基础代步”转向“安全可靠、品质耐用、驾趣兼备”。这样的趋势已经体现,但是又有多少车企能够践行?
东风本田S7势在为消费者提供一种隐匿性豪华以及长期用车体验的产品,这要比简单的拼价格比配置要更具产品价值,这是本田所坚守的一种“执拗”,不惜成本倒挂也要坚持做好产品的坚持。
#开启合资反攻的“新范式”#
当本田S7与P7以“同价”杀入战场,其意义远超一场价格战——这是传统车企向用户主权的彻底妥协,更是合资品牌重构竞争规则的宣言。
从“双车双价”到“价格透明”,从“成本优先”到“用户至上”,本田用一场自我革命证明:在新能源赛道上,唯有将用户价值置于利润之上,才能打破“油电对立”以及“合资电动车式微”的僵局。
“用户不是韭菜,而是家人。”这场调整或许将让2025年成为合资品牌转型的分水岭。而本田的“掀桌”之举,也是摆在所有合资车企面前的一份转型参考:要么拥抱用户,要么退出牌桌。【iDaily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