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办公室近期为数不多的快乐,都是比亚迪给的。

比亚迪车主们自娱自乐的“没品笑话”,爆灯了。

在他们口中,沃尔沃车语是安全第一,问界车语是遥遥领先,比亚迪的车语是手机尾号。

据说,几乎每个比亚迪车主都经历过:

开着比亚迪在路边等朋友,十分钟被陌生人拉三次车门,还上车就报手机尾号。



只可惜,直到下车,拉车门的人也只会以为自己是上错了网约车。



起初看比亚迪段子纯当乐子,结果越研究越上头。

比亚迪,远比我们想象得,还要“狠”。





师傅,有时间哭不如多跑两单

网友说,你买比亚迪的一瞬间,就失去了三种权利。

路边开双闪的权利、中控放手机支架权利,还有出门穿白衬衣的权利。



好消息是,这年头国家都不分配工作,但是买了比亚迪你就会拥有一份工作。



有朋友提车的时候让销售把他拉进车友会,结果直接进了本地网约车群。

也有车友想跑网约车,但是不知道咋注册。

网友:买的时候销售没教你?那得投诉他。



刚毕业的大学生,家里给买了一辆比亚迪。

网友评论:这买的不是车,是工作。



大家都说,坐进比亚迪的一瞬间,就会血脉觉醒。

但凡提完车能忍住不跑两单,你就是这个





提完车没忍住跑了一单的车友,一周的电费都赚回来了。



这才明白,原来BYD的正确解释,不是Build Your Dream。

而是Build Your DiDi。



开比亚迪衣锦还乡,村长说你走错了村庄。

开比亚迪参加同学聚会,保安拦下你说网约车不得入内。

开比亚迪每天接送女朋友,同事还以为女友是富二代,天天打车上下班。



有比亚迪车主自嘲,自己买了一辆汉,现在追女孩都没那么自信了。

只需轻轻在他耳边说一句:师傅别难过了。

就能把人彻底整破防。



有网友感叹说:喜欢你我也不敢提,只因我开比亚迪。

评论区还是没放过他:

免费送你你不走,一会儿打到我车一分优惠都没有。

她不走咱们走,师傅尾号4369。



但是比亚迪车主也有自己的骄傲。

迈巴赫都接不走的人,看到比亚迪就走,这就是魅力;

开比亚迪开到高铁站接朋友,路过的人统统都要抬眼看一眼手机,这就是排面;

比亚迪车主聚会,全城人都打不上车,这就是江湖地位。



此情洗净,不得不让人赋诗一首:

秦皇汉武,网约鼻祖。

唐宗宋祖,略显商务。

有人甚至直接建议比亚迪开一个网约车平台,不再让中间商赚差价。



〓图源:抖音博主@老李

没有一个比亚迪车主能笑着走出评论区。

但是也有网友多想一步:网约车纷纷选择比亚迪,不正是说明比亚迪性价比超高吗?

二十年前日系车称霸出租车界的时候,大家不都这么夸?



经过大量驾驶数据认证过的,好开、省油、宽敞、耐造。

事实上,在你玩比亚迪段子的时候,却不知道它的战绩有多恐怖。



比亚迪的恐怖,你一无所知

前段时间有人祭出了这样一张图:

别的车企只是卖车,比亚迪是拐着弯卖车。



在如今的新能源车市场上,比亚迪是当之无愧的销量王者,业绩更是好到“残暴”。

2024年,比亚迪售出约427万辆新能源汽车,比第二名特斯拉的两倍还多,营收高达1070亿美元,历史首次超过特斯拉。



现在,比亚迪已经成长为市值排名世界第三的汽车公司。

要问比亚迪的成功秘诀,简单概括就一句话:

极限压缩成本,打价格战把友商逼进ICU。

早在二十年前,比亚迪还是名不见经传的电池厂商的时候就玩熟了这个套路。

当时的电池界的王者还是日本电池商。他们生产电池成本要4.9美元,比亚迪生产电池成本只要1.3美元。

平时不会觉得省钱重要,亚洲金融危机一来,日本竞品纷纷现出原形,濒临破产,比亚迪靠着成本控制,一举走上巅峰,笑纳行业霸主之位。



〓来源:《王传福传:比亚迪传奇》

请一定要记住这个场景。

因为在此后比亚迪的每一场胜仗中,将会反复出现。

2022年王传福看准了新能源赛道,宣布完全放弃燃油车,all in 新能源汽车制造,比亚迪直接原地飞升。

在属于电车的时代,比亚迪依然还是成本压缩狂魔,靠着极致性价比,把市场杀得片甲不留,销量从2021年的40万辆暴涨到了2024年的400万辆。

不多不多,区区十倍罢了。

比亚迪仅仅花了三年的时间,连打多轮价格战,在入门级代步车领域,甭管是烧油还是烧电的,所有友商都被比亚迪干蒙了。

当比亚迪宣布降价。

别的车企:艹(一种植物),比亚迪降价,我们含泪降价。

比亚迪:大家好,我们的成本又降了,价格再降一次吧。



车企A:我们降价啦!

车企B:我们不降价,但是提高了配置!

比亚迪:我们降价并提高了配置。



其他车企:研究智驾砸了好多钱,要不丐版就不放了吧?

比亚迪:更新21种车型,全部配智驾,智驾平权,人人可享。

其他车企:含泪放。



其他车企:搞价格战不行啊,只会把行业卷向低利润,大家都没活路。

点开比亚迪财报,他们将受到一场史诗级“羞辱”。

比亚迪:降价后我们毛利率又增加了呢。

2024年比亚迪汽车毛利率达到22.3%,而同期理想为19.8%,特斯拉为17.9%。



比亚迪一年挣402亿,每天挣1.1亿,难道是闹着玩吗?

照这种打法,友商不被比亚迪卷进ICU都难。自媒体给比亚迪起的标题,更是一个比一个彪悍:

《比亚迪,抹了友商的脖子》

《比亚迪,给油车判死刑?》

看到这里,你可能跟比亚迪的友商们一样想问:他们到底用了什么魔法,能把成本压得这么低?技术更新得这么快?

作为制造业巨子,王传福曾说过:比亚迪除了玻璃和轮子不生产,其他所有零件都是自己产。



〓图源:比亚迪官网

比亚迪给自己打造一套名为“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从买个矿山给电池挖锂矿,到生产电池、电机、电控、芯片,再到卖车、铺设充电桩,比亚迪一条龙全部搞定。

如此复杂而庞大的生产链条,比亚迪手拿把掐。

顺便提一句,很多人都知道比亚迪是汽车大厂,其实比亚迪也是手机大厂。生产手机零部件的收入占比亚迪总营收的1/5,苹果、华为、小米、三星都是他们的客户。

作为工业巨兽,比亚迪自给自足有多爽呢?

我们来做个数学题:

假如生产一个零件要给供应商1块钱的利润,生产5个零件,你需要付5块钱,生产5000万个零件,那就要付5000万元。

现在,如果你决定去掉中间商赚差价,自己生产400万辆车(比亚迪2024年销量)上的1万个零件,那么你将省下______钱?

答案是:40000000000(别数了,这里有10个0)

这就是比亚迪成功的奥秘。

如此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比亚迪越是坐稳销冠的位置,他们自产自销规模化生产零件,省下来的钱就会变得更多,比亚迪的价格优势就会被进一步扩大,“价格屠夫”的地位,就会越发稳固。

靠这套打法,比亚迪直接把“入门级别的新能源代步车”市场彻底打穿打透了, 彻底走上了为中国甚至全球提供“开得起、用得住”的新能源汽车的道路。



〓图源:小红书博主@西闻LBY

比亚迪在全国20多个城市开设了30多家工厂,提供了97万个工作岗位。

虽然比亚迪在互联网上被叫迪子,但是却是应届生眼里的迪爹。2023年校招中,比亚迪为应届生提供了3.18万个岗位。

经常有人在网上说,你可以不喜欢比亚迪,但是你不得不感谢比亚迪。

因为“如果不是卷王比亚迪的存在,你现在买的任何一辆车,都会比原来贵3万-5万;如果不是比亚迪,其他的新能源品牌也不会这么快把智驾技术放到丐版车上。”

这些话也并不是完全夸张。

比亚迪的崛起和发展都显示出一种独属于中国工程师的实干气质:不搞花的、不来虚的,埋头就是干。

做好产品、价格打下来、给产业上下游的人提供工作机会,难道不就是最好的商业模式吗?



谁是比亚迪车主?

段子归段子。

网上的大量段子都是比亚迪车主自娱自乐的玩笑,不少视频也都是段子演绎,摆拍拼接。

其实网络冤枉比亚迪了,据统计,比亚迪并不是网约车最多的品牌。

反过来,面对比亚迪海量而残暴的销售数据,不妨再问问这个问题:

到底是谁在买比亚迪?

评论区常常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答案只有三个字:普通人。

他们是赡养老人的子女,踏实养家的夫妻,辛苦托举孩子的父母,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



事实上,大家虽然在网上搞出各种鄙视链,但对于普通收入的普通家庭而言,能够开上一辆十几万的代步车,能够遮风避雨,不再为了生活风雨操劳,已经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性价比对于开豪车的人而言是面子问题,而对于绝大多数踏实工作、生活的人来说则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有人说,不是每个人都能买豪车,自从买了比亚迪,才真正摆脱了地铁和共享单车的窘迫,有了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交通工具。

而且还是清洁能源,没有给地球增加负担。



说实话,写这篇文章,我们心里也有点打鼓:

一方面可能有人觉得我们在“洗”比亚迪,另一方面,也可能让比亚迪觉得我们“说得不够好”。

毕竟如今新能源品牌正争相冲刺高端,比亚迪也不例外。突破高端,是它眼下最重要的战役之一。比亚迪能否在高端市场有超出预期的表现,归根结底,还是要看产品本身的表现。

但至少在入门级代步车市场,比亚迪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

对普通人而言,能够开上一辆十几万的代步车,不再为了上班通勤风雨操劳,凭自己的实力载着一家人出门游玩,就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成就。

一款入门级比亚迪是多少人奋斗的起点,又见证了多少人的人生第一次:

驾驶完全属于自己的车,自由地驶向任何一个地方。

价格屠夫、卷王之王比亚迪的出现,让更多的普通人,距离这个梦想,更近了一步。

对此,有网友这样评论道:

当我知道BYD的全称是Build Your Dream的时候,我突然就理解,并对这个品牌肃然起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