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00年,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的寓所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当听到对方的身份,一向不爱见客的张学良忽然睁大了眼睛,挥舞着手说:“快邀请她进来。”
不一会儿,一位穿着朴素的妇女走了进来,微笑着伸出手,边握手边说:“少帅,我是徐海东的女儿徐文慧,祝您100岁生日快乐。”
张学良高兴地笑着,然后说出了一句让徐文慧惊叹的话:“你是第十五军团红二十五军军长徐海东的女儿。”徐文慧没想到,张学良竟然还记得父亲的番号。
其实,张学良之所以能够记住二十五军,除了二十五军与他交过手,还因为它的领导者是徐海东。
就连蒋介石都畏惧的“徐老虎”
徐海东与其他中共早期领导人一样,来自穷苦人家,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七代窑工,靠卖力气挣钱,十分辛苦。徐海东是家中老幺,上面还有14个兄弟姐妹,这就导致他与大哥的年龄相差甚远,侄子出生时他也刚好出生。
婆婆与儿媳共同生育这在农村是非常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徐海东刚出生,就差点儿被父亲淹死,幸亏母亲心软舍不得,将他留了下来。
刚出生就经历了死劫,这似乎预示着徐海东人生的不平凡。
从小,徐海东就有一个暴脾气,喜欢打抱不平,看不惯的事情就要讲理,讲不过就打。可那个年代以强凌弱的事情时有发生,徐海东的一腔热血也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
上私塾的时候,徐海东因打了地主家的儿子,就被赶了出去。之后没人愿意收他,加上家里本来就不富裕,所以他只上了三年学便开始了窑工生涯。
窑工的生活很苦,每天都要累得脱层皮。但徐海东总是非常乐观,累的时候就喝酒解乏,时间一长酒量便上去了,酒瘾也形成了。后来参加了革命,徐海东依然离不开酒,可部队不让喝酒,他便将酒放在水壶里,只要对警卫员说喝水,其实喝得是酒。
这样的苦日子一直持续了11年。1925年,25岁的徐海东在同乡好友的影响下,毅然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徐海东虽然出身很平凡,但他似乎天生就是一个打仗的好手,入伍后的第一仗,就让他的声名大噪。
那是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徐海东加入了由叶挺领导的国民党第四军,担任代理排长。打汀泗桥时,徐海东只用了一个排就消灭了吴佩孚4个炮兵连,缴获了12门炮。
师长张发奎从来没有见过第一次上战场就这样能打的人,遂非常高兴,不仅在全师面前夸赞了徐海东,还直接将他提拔为少尉排长。由此,徐海东也得了一个“徐老虎”的外号。
只可惜,徐海东在第一次革命战争中还未真正大放异彩,蒋介石就背叛了革命,在军中大搞“清党”运动。接到党组织的命令,徐海东逃过了这次劫难,带着一支手枪和8粒子弹跑回了老家。
恰时,家乡正在组织农民自卫军,非常缺乏军事人才,徐海东担任黄陂军事部长。当时自卫军只有13人,唯一的机械武器就是徐海东带回来的那把枪。
不过,紧靠着这支枪,自卫军便在徐海东的带领下越来越壮大,武器装备也越来越多。
1929年,徐海东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年关暴动,虽然最后失败了,但也让敌人吃了不少亏。可这样的代价却是让徐海东全族66口人都付出了生命。
暴动失败后,蒋介石对徐海东越来越忌惮,为报复,他竟下令杀绝徐家,捉到女的就卖,逮到姓徐的就杀,徐家66口人都被赶尽杀绝。
解放后,徐海东回到家乡,与他同辈的人已经统统不在了。他站在党组织为徐家亲人竖立起的烈士墓碑,久久不能挪动一步。之后,他在日后的会议自传中这样写道:
“我无法用语言表达一个失去亲人的人的痛苦,但我同时想到祖国的革命事业,是由无数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换回来的,所以我此刻只有崇敬和缅怀之情,此外,我想不到任何词语形容我的心情。”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国家危亡面前,徐海东只好放弃家人。
“徐海东与他的童子军”
众所周知,一支军队的强弱,只有在战场上才能见真章。同样的道理,要想验证一个人的实力,也唯有真正接触才能体会得到,张学良和徐海东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不打不相识的。
1934年,张学良刚刚回国,就被蒋介石任命为“鄂豫皖苏区剿匪副总司令”,他将从德国带回来的精良武器都用在了与红二十五军的战斗中。
当时张学良自然听说过“徐老虎”的名号,但他自认为东北军天下无敌,没有将红二十五军放在眼里。可他没有想到的是,自诩战无不胜的东北军却在这支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童子军”上面栽了跟斗。
4月,东北军一〇九师以一个团两个营的兵力对返回鄂东北的红二十五军进行尾随,时任军长的徐海东和时任政委的吴焕先发现后,立即准备进行反击。
他们让二二三团埋伏起来,其余部队则继续前进,等敌人进入埋伏区域后,七十四师突然来个“回马枪”,二二三团也从敌侧后发动攻击。在前后夹击的攻势下,敌人的两个营全部被歼灭。
张学良没有想到,自己首战就这样被打垮了,心里十分憋屈,但也意识到红二十五军并不是好惹的。
之后,张学良率30万东北军追剿不到3000人的红二十五军,他们从何家冲一直打到了陕北,10个月之内打了大大小小500多次战斗,有时候一天能打四五仗。
但无论东北军如何强悍,始终没有办法撼动红二十五军。
其实,没有人生来就强大,也没有部队刚建成就所向披靡,这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才能造就的。
1932年,国民党对鄂豫皖根据地四次“围剿”,在迫不得已下,张国焘只好被迫率领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苏区,开始长征。
为保留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一部和第七十五师、第二十七师选择留下来继续斗争,徐海东被任命为最高指挥员。
面对国民党20万大军,和满目疮痍、日渐缩小的根据地,红二十五军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一批接着一批的红军牺牲在战场上,兵力短缺后就由新兵顶上,这导致红二十五军都是以18岁以下的战士为主。
因此,红二十五军也被称为“童子军”,苏联曾出过一本书也叫《徐海东和他的童子军》。
艰苦的战斗环境,造就了红二十五军能打的名声,于是红二十五军就诞生了一个传统,就是凡是来入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问怕不怕死。
而红二十五军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它在与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都失去联系,且被国民党穷追猛打的情况下,还能做出决策北上,与陕北红军会合。
但实际上,红二十五军的第一选择并不是北上,而是迎接中央红军。
由于当时鄂豫皖根据地被国民党封锁,几乎与外界隔绝,但徐海东还是想方设法弄到报纸,并从上面了解到红一、四方面军在松潘会师的消息。
于是,徐海东与吴焕先制定了三个计划,其一迎接中央红军是上策,其二进陕北和刘志丹会合是中策,回陕南是下策。而回陕南之所以为下策,是因为徐海东想到了太平天国时候的石达开,若无法渡过身后像大渡河一样的泾河,红二十五军就要面临全军覆灭的风险。
在商定后,徐海东留下一部分人继续坚守根据地,他和吴焕先则带着大部队迎接中央红军。可直到他们打到天水,也没有与中央红军汇合。于是徐海东决定孤注一掷,向陕北方向行进。
然而就在北上的途中,徐海东失去了他最好的战友和搭档吴焕先。
1935年8月中旬,红二十五军来到了甘肃平凉以东地域,却遭到了国民党军马鸿宾部第三十五师的围追堵截。
在此危急情况下,程子华和吴焕先商定,决定先徒步涉水南渡汭河。可就当部队来到汭河时,河水却因连日大雨水位上涨,水势凶猛,导致部队渡河速度大大减慢。
就在部队过河途中,敌人忽然追了上来,并发起攻击。正在组织渡河的吴焕先不顾自身威胁,立马率身边非战斗部队的交通队和学兵连奔上四坡村塬顶,向敌人发起反击。
这场战斗的最终结果是红二十五军赢得了胜利,但不幸的是,吴焕先光荣牺牲了。
人们经常说,长征中红二十五军有一文一武,“武”指的是徐海东,“文”则是吴焕先,他们是一起共患难、同生死的伙伴,亲密程度不亚于亲兄弟,感情无比深厚。
如今吴焕先牺牲,徐海东瞬间感觉失去了左膀右臂,难过至极。一向坚强的徐海东,在看到吴焕先的遗体后号啕大哭,久久舍不得松手,直至许久才止住了泪水。
之后,徐海东把吴焕先生平最爱穿的呢子大衣准备好,亲手为其洗脸、洗身体,然后把呢子大衣为其穿上,买了最好的棺材将其埋葬。
看着隆起的坟堆,徐海东重重地跪在地上当众宣誓:“老吴你放心,我一定把红二十五军带进陕北!”
1935年9月,历经千难万险,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终于到达了陕北苏区,比中央红军还提前一个月到达。
之后,红二十五军与刘志丹率领的红军会合,两支队伍合编成十五军团,徐海东担任军团长。他与刘志丹并肩作战,打了不少胜仗。
10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党中央和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到了陕北吴起镇。得知消息后,徐海东高兴不已,放下手头工作便乘快马往吴起镇方向赶去。
从前线阵地到军团部驻地,135里的路程徐海东只花了3个小时就赶到了。见到毛主席,他紧紧握手不愿松开,眼眶满含泪水。
这是徐海东与毛主席首次见面,此后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濒死之际,毛主席的八个字救了他
徐海东征战几十年,刀光剑影,自然少不了受伤,因此他全身上下共有17个枪眼。
在一次于家河战斗中,一颗子弹直穿徐海东的脸,鲜血流了一地,警卫员当即吓坏了,直呼:“军长,你负伤了!”不料徐海东回过头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说:“谁负伤了?”
警卫员很委屈,但事后却受到了徐海东的亲自道歉,他这才知道,徐海东是担心影响军心,所以不希望张扬。
1932年,红四方面军走后,苏区的压力全部来到了徐海东的肩上。焦虑的他连续23天没有合眼,只能打个盹。一次胜利后,徐海东睡了三天三夜,但清醒后就直接吐了一口血。
徐海东伤得最重的一次是在长征期间,那一次他足足在病床上躺了三个月,由于条件艰苦,他的伤口发炎又化脓,反反复复总不见好。好在红二十五军里有位女护士,在这三个月中对他精心看顾,才使得他逐渐好起来。
而这位善良美好的女护士就是徐海东后来的妻子周东屏。
周东屏是童养媳出身,但其不甘命运,报名参加了红军。然而当时红二十五军决定长征,不便带女同志,想要让她留下来,周东屏说什么也不愿意。最后还是徐海东出面,才让周东屏如愿参加了长征。
徐海东负伤后,周东屏被派去当看护,没有专业设备,她就用嘴把血痰吸出来。周东屏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徐海东很是感激,两人也在每日的相处中互生爱意。
建国后,徐海东到大连养病,一位苏联医生拿起片子的时候说:“这人早就不在了吧”可当他得知片子的主人就是徐海东时,直呼不可思议:“你能活着真是个奇迹!”
不仅如此,徐海东虽然一直在病床上躺着,但身上没有长过任何疮,就连医生也向周东屏请教方法。周东屏说:“其实很简单,我就是每天都为他清洗,再吃一点中药。”
因此,徐海东与周东屏的感情极好。1938年,一批女学生来到延安,有人出主意让徐海东离婚,再找个年轻漂亮的。徐海东一听这话就火了:“简直不像话,我们是战争中培养的感情,无人能比。”
战争期间,徐海东多次死里逃生,再加上周东屏的照顾,他对自己的身体非常自信。可直到1939年,他才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已达到了极限。
这一年,部队来到了华中,与日军在周家岗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由于日军武器装备非常强悍,这一仗打得非常艰难,虽然最后消灭日伪军1600多人,还抓了一个日本少校,但徐海东仍旧不满意。等战斗结束后,徐海东就病倒了。
徐海东一直以为自己得的是小病,休息一段时间就好了,可他没想到自己这一休息,就再也没能回到战场上。
经医生检查,徐海东肺部出现了问题,只要一发病他的肺就会肿起来,不能碰,一碰就吐血,就连盖被子也成了奢望。可不盖被子怎么能行?于是周东屏就想了一个办法,在担架上支一个铁架,把被子盖在铁架上。
一开始,徐海东一直待在部队中,这实在不利于养病。于是,毛主席让周恩来给蒋介石发电报,询问是否能够让徐海东去医疗条件更好的地方去,结果蒋介石死活不同意。
于是,陈毅、谭震林等同志只好到南京、上海买药,就为了能够让徐海东的病情好转一点儿。
虽然一直在病中,但徐海东仍然放不下工作,他经常工作至半夜,有时看到战场上失利,他恨不得自己亲自到前线与敌人拼杀。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全军上下都瞒着徐海东,担心他忧心过度对伤情不利。结果,徐海东还是知道了此事,急火攻心的他直接吐了一脸盆血,当场晕了过去。
据徐海东的长子徐文伯说:“那次是最危险的一次,父亲生命垂危,已经快要不行了,组织上连衣服和悼词都准备好了。”
徐海东的病情被上报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得知后非常心痛,立马发了一封电报,这才挽回了徐海东的生命。
只见毛主席在电报中用了200字来表达关怀之情,并对徐海东说:“听说你还在坚持工作,送你八个字:‘静心养病,天塌不管’!”
看到毛主席浓浓的关怀之情,徐海东感动不已,信心也增强了不少。在毛主席的关心下,徐海东终于放下了工作,此后专心养病,身体逐渐转好并平安度过了29个年头。
1956年,徐海东被选为八大代表,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这时,他们已经17年没有见面了,有着说不完的话。
1970年,徐海东在郑州病逝,毛主席赞其功劳大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