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4月18日,我国领导人决定访问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三个国家。在中美贸易战剑拔弩张、产业链博弈白热化的关键时刻,中国为何选择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作为破局支点?我今天分析清楚这三个国家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越南
越南作为本次访问的第一个国家,当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时,越南第一时间宣布对美国商品实施“零关税”示好,却被美方反手要求“切断与中国产业链联系”,这看似“服软”的表态背后,却是越南经济的软肋。
越南电子、纺织等产业90%的零部件依赖中国供应,2024年越南对华贸易逆差高达828亿美元,中国在越投资累计超310亿美元,将越南列为出访首站,正是要稳住这条“转口贸易生命线”。
若越南彻底倒向美国,中国输美商品每年将损失超2000亿美元的转口通道,更关键的是,越南海防港、岘港的物流中心升级计划,直接关系中国“一带一路”在南海的航运咽喉控制权。
这场访问,既是给越南吃下“产业链合作”的定心丸,更是向美国释放信号:东南亚供应链重组,中国说了算!
马来西亚
这是我国时隔12年再次到访马来西亚,对推动中马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个人口仅3300万的国家,却拥有全球第三大稀土储量,中国新能源电池所需的镨、钕等元素,四分之一来自此地,曾经有美国人说过:“谁掌控马来西亚稀土,谁就捏住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命脉!”你就可以知道马来西亚稀土有多重要了。
作为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的战略价值远不止于此,其总理安瓦尔已明确表态“将协调东盟回应美国关税战”。还可以借马来西亚中立立场,化解菲律宾、印尼等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对华疑虑。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马正秘密磋商“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这将成为美元霸权体系的又一记重击!
柬埔寨
作为中国“铁杆盟友”,其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已吸引170家中企入驻,2024年出口额突破20亿美元,成为服装、汽车配件产业的“备分基地”。当美国航母群在南海游弋时,中国在柬埔寨云壤海军基地的十万吨级码头悄然竣工,这个扼守泰国湾、遥控马六甲海峡的战略要冲,不仅是中国海军首个海外联合保障基地,更标志着中国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从“象征性巡逻”升级为“常态化部署”
在中美贸易战导致长三角、珠三角部分工厂停摆的当下,柬埔寨的廉价劳动力和零关税政策,承接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安全转移”。金边至西港高速公路、中柬农业示范区等项目,更是在为“后关税战时代”的产业链重构提前布局。
总结
东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越南和马来西亚是东盟主要经济体与外贸体,在东盟对华贸易前三大成员中,此次出访覆盖了越南和马来西亚。加强与东盟的经贸联系,有助于稳固并拓展中国外贸基本盘,缓冲中美关税战的冲击。中国与东盟贸易稳定,连续5年年均增长近9%,双方在贸易、投资、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成果斐然。访问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在这些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例如中国对越南制造业发展在电力供应、企业投资等方面给予了关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