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王召华,中学高级教师,常德市骨干教师、常德市高中历史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教科院高中历史学科兼职教研员、湖南省中小学教育教学优质资源征集活动评审专家、常德市高三年级协作考试和模拟考试命题教师、常德市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常德市“名师优课”活动优课评审专家。多年担任高三班主任,任教高三年级,担任历史教研组组长。30余篇论文获得国家级或省、市级奖励。主持1项课题荣获全国一等奖,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多项省级课题研究并被评定为优秀。多次荣获“育人标兵” “优秀班主任” “师德标兵” “优秀教研组” “教学能手” “优秀共产党员” “最美园丁” 等荣誉称号。

沅水之畔,她执典籍为楫、以仁爱为帆,在常德外国语学校的教育长卷中,摆渡千年文明的璀璨星光。王召华老师,一位将"鉴古知今、以文化心"刻入教育血脉的掌灯人,用二十余载光阴编织历史与青春的对话。从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到省级学科专家,她以"让历史成为生命的指南针"为信念,在时光的褶皱里点亮学子的思想灯塔。本期专栏,邀您走近这位历史课堂的引航者,聆听她如何以史为媒,在浩瀚长河中指引青春的方向。

深耕课堂|让历史成为青春的对话者



“历史不是尘封的档案,而是鲜活的镜子。”王召华老师执教二十余年,以"时空对话"教学法打破历史课堂的沉寂。在《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全国优质课赛场上,她组织学生模拟"罗马公民大会",通过角色扮演、法律条文辩论重现古典法治精神,有学生感慨道:"原来《十二铜表法》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穿越千年的智慧之光。" 她带班的高三历史成绩常年稳居全市前列,同行评价其课堂"既有史家的严谨,又有师者的温情"。





理念革新|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人生坐标



"学史不是为了记住年代,而是为了看清方向。" 面对学生"学历史有什么用"的困惑,她用”修昔底德陷阱”解读今天的中美关系,引导学生感受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风范与智慧,用敦煌壁画解读多元文化包容。以古鉴今、以今溯古、以人观己,她带领学生用历史思维解构社会热点。面对沉迷网络的学生,她用"印刷术革命"对比信息时代,引导学生思考:"古人在竹简上刻字尚能流传千年,我们刷屏的快餐信息又能沉淀什么?"这种"现实投射教学"让历史真正成为青春成长的镜子。







学术筑基|在故纸堆中开出新花



"教师应是历史的研究者,更是重构者。" 作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中学历史教育研究》的核心成员,王召华老师将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把教学研究落到实处;平时积累的"史料教学心得"笔记本,记录了大量实用的课堂案例,成为青年教师案头必备。她坚持"用学术的深度支撑教学的厚度",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发表的《浅谈培养高中生辨析史料的能力》一文中,她以项羽本纪与高祖本纪的差异为案例,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事件在不同立场下的叙事差异",有学生在课后反思中写道:"原来读史不仅要用眼,更要用心——像侦探一样寻找史料背后的密码。







辐射引领|织就历史教研经纬网





从常德市历史学科带头人到湖南省兼职教研员,王召华始终践行"青蓝共济"理念,通过多层次平台助力教师成长。作为省级命题专家,她深度参与湖南省高中历史学科资源建设,为高三教学提供科学指导。在青年教师培养中,她以《资治通鉴》等经典史料为切入点,系统指导教学案例开发与课堂转化策略;担任历史教研组长期间,带领团队构建"三轮进阶"备考模式,助力高考。从课堂到云端,从城市到乡村,王召华始终以学科带头人的专业辐射力,织就立体化的历史教研网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独行速,众行远"的教育协作精神。





仁爱育人|班主任的史学智慧



"治班如治史,既要见大势,也须重细节。"作为连续十五年带高三的班主任,王召华将史家智慧融入班级管理。她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纪事本",用编年体记录闪光瞬间,用纪传体剖析个性特质。学生说她是"会读心的历史老师",家长赞她是"有史家格局的班主任"。清晨六点的教室里有她批注的作业本,深夜十点的办公室亮着她备课的灯。当被问及何以坚守,她微笑引用司马迁名句:"述往事,思来者——这就是历史教师的使命。"







晨光中最早亮起的办公室灯,深夜里泛黄的备课笔记,课间走廊上倾听学生的身影——这是王召华老师二十多年如一日的教育剪影。当被问及坚守的动力,她总微笑告诉同学们:“ 历史就是生活的指南针,学了它,咱能少在人生路上瞎打转。” 在她心中,历史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文明火种的守护人。这份静水流深的坚守,正让更多年轻的生命,在历史的镜鉴中照见成长的光芒。

来源:指尖新闻

编辑:邱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