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都传“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这个天才型人物似乎是诸葛亮的天生克星,如果郭嘉不死,诸葛亮就不敢出山。
这是民间对郭嘉的溢美之词,故意捏造一个毫不关联的事件褒扬郭嘉。
由此可见,郭嘉的智谋是受到大众认可的,是能够和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相提并论的。
1
郭嘉一开始是袁绍集团的谋臣,但呆了一阵子,郭嘉发现袁绍徒有其表。
郭嘉就对他的同僚辛评和郭图吐槽说:“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郭嘉的意思是,袁绍表现的像周公一样礼贤下士,但实际上妒贤嫉能,好谋无断,很难成就大业,跟着他没前途。
这就跟现在公司的打工人吐槽老板一样,觉得老板没什么出息,想跳槽。
郭嘉就离开了袁绍集团,恰好曹操的谋士戏志才病逝,荀彧就向曹操推荐了他的小老乡郭嘉。
荀彧出身颖川荀氏,郭嘉出身颖川郭氏,都是颖川地方的头面人物,可以说,荀彧举贤不避私。
来到曹营的郭嘉自然要接受曹老板的面试,曹老板和郭嘉沟通一番,大为高兴,觉得郭嘉就是他要找的人才。
面试完郭嘉后,曹操对人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郭嘉也称赞曹操:“真吾主也!”
真是王八看绿豆,对上眼了。
投身曹营后,郭嘉转身就把前老板袁绍卖了。曹操想征讨袁绍,但拿不定主意,问计郭嘉,郭嘉就提出了历史上著名的“绍有十败,公有十胜”。
这十败十胜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这里就不转述。
郭嘉的十败十胜有的很公允,有的就有点拍马屁的嫌疑,袁绍绝对没有他说的那么不堪,曹操也绝没有他说的那么完美。
不管怎样,曹操听后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很开心。
这彩虹屁他很受用。
试问,哪个领导不喜欢被拍马屁呢?
郭嘉有才略,曹操有气量,两人算是一拍即合。
郭嘉得遇明主,曹操得到了他的“卧龙”。
2
郭嘉的才华确实不是盖的,曹操得到他,真可谓如虎添翼。
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郭嘉无疑发挥了核心作用,让曹操少走了很多弯路。
曹操征吕布,吕布接连败北,坚守下邳不出,这个时候曹军也很疲乏,想要退兵,此时郭嘉跳出来力排众议,坚持进攻吕布,结果吕布就被生擒。
曹操征刘备,谋士们认为袁绍会趁机袭击许都,又是郭嘉跳出来力排众议,认为袁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果然曹操击败了刘备后,袁绍都没出军。
曹操征袁绍,有谋士提出孙策有可能袭击许都,郭嘉又站出来说孙策不足为虑,必死于匹夫之手,之后孙策果然被许贡门客所杀。
袁绍死后,有谋士建议趁机征讨冀州,郭嘉又站出来反对,说袁绍的两个儿子攻则团结,不攻必然内讧。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之后袁谭袁尚果然内讧。
曹操打算征乌丸,彻底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大多数谋士反对,怕刘表趁机偷袭许都。还是郭嘉站出来,坚持进攻乌桓,说刘表“坐谈客耳”,必不会来进攻。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轻骑出击乌丸,大破之,斩蹋顿而还。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发现了一个问题,郭嘉总是和其他谋士有不同看法,而他这个“少数意见”总是正确的。
曹操只要听郭嘉的总能胜利,而曹操也是用之不疑,只要郭嘉提出意见,曹操总能听从。
郭嘉算无遗策,每战必胜,是有原因的。
那就是他洞悉人性,洞察人心。
郭嘉擅长揣摩人心,对袁绍、吕布、刘备、刘表等人十分了解。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有把对手研究透了才能占据先机。
除了研究对手,郭嘉也研究老板曹操,他知道曹操的痛点在哪里,每次都能精准打击。
3
老天爷是妒忌天才的,它不允许世间有这么牛的人物总能识破天机,所以郭嘉必不长寿。
这就是所谓的过慧易夭。
建安十二年,郭嘉在远征乌桓的回师途中病逝,享年三十八岁。
郭嘉死后,曹操十分伤心,他亲临郭嘉的灵堂祭奠郭嘉,“哀甚”,他对荀彧说:“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曹操的意思是,诸位谋臣中,郭嘉年纪最小,本来想等自己死后,把后事托付给郭嘉,没成想郭嘉却先死了,这就是天命。
由此可见郭嘉在曹操心中的份量,他是可以当做托孤之臣的人。
曹操在郭嘉的灵堂上,连呼:“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真比死了爹还难受。
郭嘉活着的时候,曹操战无不胜,顺利统一了北方,郭嘉一死就不对劲了。
曹操南征荆州,结果在赤壁之战中被周瑜击败,本人差点被活捉。曹操感慨的说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其实赤壁之战不是没人劝过曹操不要打,贾诩、程昱都不建议打,但曹操一意孤行,倘若郭嘉在,一定有办法说服曹操不打,或者打的话也能找到战胜的办法。
只可惜天才都是命短的,哪能让一个人一直占据天机。
没了郭嘉,诸葛亮、周瑜之辈少了一大劲敌,历史的天平开始从曹操这里向刘备、孙权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