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ary
来源|汽车服务世界(ID:asworld168)
2025年,汽车后市场的开局不太乐观。
日前,F6大数据研究院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汽车后市场行情报告》,从数据维度对一季度的汽车后市场进行分析。
据了解,本次报告的样本数据来自于F6智慧门店系统,共抽样1万家门店,覆盖全国30个省份270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城市,包括全部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以及66个三线城市、75个四线城市、80个五线城市。
门店类型涵盖快修快保店(40%)、维修店(36%)、一站式门店(16%)、轮胎店(5%)、美容店(2%)和少量4S店;单店占比79%,小型连锁占比11%,中大型连锁占比10%。
与往常一样,本次报告的数据量和覆盖度都是非常高。
在宏观层面,2025年一季度的累计产值和进厂台次均下滑4%,市场大环境没有好转;其中,1月和3月的产值和台次均同比下滑,2月的产值和台次同比增长。
当然,数据变化背后有春节假期的影响。
首先,汽车服务世界梳理《报告》中的关键数据和观点:
1、一季度,后市场产值及台次同比均下滑4%,说明当下维保需求正呈收缩状态;
2、在城市维度,除了五线城市进厂台次同比小幅增长1%,从一线到四线的所有城市级别,进厂台次全线下滑;其中,新一线城市同比下降7%,降幅最大;三四线城市同比降幅收窄;
3、具体到项目和品类,一季度,维修、保养、轮胎、钣喷、美容、精品等服务类型的进厂台次,同比和环比都有下滑;其中,美容、精品的下滑幅度超过10个点,非刚需业务持续趋冷;
4、在产品销售上,蓄电池、齿轮油、空调滤清器销量同比增长3-4个百分点;减振器、刹车片接近去年同期水平;自动变速箱油、乘用车轮胎同比分别下滑8%、5%;
5、在品牌和车型上,主要的新能源品牌,以及增程、纯电、混动等车型的进厂台次都保持较高增长,新能源业务仍是当下为数不多的确定性增量。
下面,汽车服务世界根据《报告》的内容,并结合行业的信息和观察,进行整体分析。
一、一季度产值和台次同比双降,降幅扩大
首先看看一季度产值和台次的情况。
《报告》的数据显示,一季度,汽服门店累计产值和进厂台次,均同比下滑4%。
单看每个月份,1月产值同比下滑8%,台次同比下滑7%;2月产值同比增长8%,台次同比增长6%;3月产值同比下滑8%,台次同比下滑8%。
当然,数据变化背后有春节假期的影响,2月就很突出,春节前后的用车需求对于门店生意有一波促进作用,这属于正常情况。
不过,不少门店老板表示,“2月生意还可以,但是进入3月一下子就不行了,可以说是史上最淡3月。”甚至还有门店遭遇一天都没有一台车进厂的尴尬情况。
所以,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导致一季度产值和台次出现明显下降。
对比来看,根据F6的数据,2024全年,汽服门店的产值和台次同比下滑1%。
很显然,2025年一季度的门店生意下滑幅度进一步扩大。
再看看城市维度的情况。
上图显示,除了五线城市,从一线到四线的所有城市维度,一季度进厂台次都出现下滑,新一线城市下滑7%幅度最大,一线和二线城市为4%,三线和四线城市为2%。
一方面,城市维度越高,汽服门店的生意情况越艰难,几乎成为行业共识,在进厂台次下滑之外,高线城市的成本压力也是最大的,导致关门倒闭的现象更为突出。
另一方面,下沉市场是当下的行业增量之一,上述数据对此也有支撑,除了五线城市,县城和乡镇也存在巨大的售后需求,以天猫养车为代表的头部汽服连锁正在布局下沉市场,符合这一趋势。
综合上面两个数据维度,以及汽车服务世界了解到的行业信息,再做进一步的分析。
首先,今年年初,汽车服务世界采访过不少行业头部企业高层,大部分预测2025年行业继续趋冷,F6的一季度行业报告佐证了普遍性的行业预期。
可以说,行业大环境从去年延续至今,仍然没有好转迹象,包括车主的消费水平偏低、供给侧过饱和、价格战等因素,都对汽服门店的生意造成冲击。
其次,汽服门店出清现象,在一季度更加突出。
恒泰郑永杰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理论上现在是区域连锁扩张的好时机,因为倒闭的多了,门店好找了,房租也便宜了。”
另外,在第三方数据平台上,选择汽车修理与维护行业,今年1月和2月成立的企业数量为2566家;而从2021年到2024年,连续4年的数据分别为11697家、15720家、16249家和13665家。
2024年开店数量已经出现下滑的迹象,到了2025年则是断崖式下滑,反映出投资人对于汽服经营的信心不足。
总的来说,尾部门店加速淘汰、开店门店大幅减少,是现阶段汽服门店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
不少行业人士预测,未来50%的门店可能被淘汰出局,虽然这一数据有些夸张,但是目前行业确实迎来了洗牌期。
对于汽服门店而言,能否继续留在牌桌,就显得尤为关键。
二、维修台次同比由正转负,精品美容产值大幅下降
下面,我们从项目和产品维度观察一季度的趋势。
首先是项目维度。
一季度,维修、保养、轮胎、钣喷、美容、精品等项目,同比和环比全线下滑。
其中,维修、保养、轮胎的同比下滑幅度相对较低,而美容和精品和下滑幅度均超过10个点。
作为对比,根据F6的数据,2024年,维修业务产值及台次同比分别增长2%、4%,是行业为数不多的增长亮点。
汽车服务世界提出过,由于燃油车平均车龄已经超过7年,底盘、变速箱、发动机等核心部件释放出来新的业务机会,促使不少门店的维修业务有所增长。
然而,今年一季度维修业务的进厂台次同比由正转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行业的增量业务存在窗口期,门店需要快速响应才能抓住红利,否则就会错过时机。
以治理烧机油为例,这是过去几年的网红项目之一,很多门店新增了这个项目,行业中也出现了不少对应的培训机构。
不过,从去年开始,有从业者表示,大部分需要治理烧机油的车辆已经消耗完毕,这个项目的需求量正在大幅降低。
这一案例,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一季度维修业务台次下滑的现象。
另外,2024年美容和精品台次同比分别下滑7个点和9个点,到了2025年一季度,两个非刚需业务同比下滑超过10个点,下滑幅度明显扩大,证明车主的消费能力和意愿进一步下降,同时价格战的影响还未消除,严重压缩了产值和利润。
再看看产品维度。
一季度,蓄电池、齿轮油、空调滤清器销量同比增长3-4个点;减振器、刹车片销量基本接近去年同期水平;空气滤清器、火花塞、机油滤清器、机油连续几个季度同比下滑;自动变速箱油、乘用车轮胎销量同比下滑较明显,降幅分别为8%、5%。
蓄电池、齿轮油、空调滤清器是横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品类,在春节用车需求的作用下,迎来增长是正常情况。
而维保相关的火花塞、空滤、机滤、机油持续下滑,说明燃油车常规业务下滑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也在意料之中。
比较意外的是,自动变速箱油、乘用车轮胎销量同比下滑较大,这些品类涉及到底盘和变速箱的维修业务。
这说明,行业的新增量业务已经后继乏力,以燃油车维保业务为主的汽服门店,未来的处境可能更为艰难。
三、2025是新能源过保业务元年?
最后看看新能源业务的表现情况。
一是不同动力类型汽车的累计产值和进厂台次。
不出意外,传统燃油车的产值和台次同比继续下滑,降幅均为6%;而新能源车型全部同比增长,其中,增程式电动车的增长幅度最高。
作为阶段性技术路线,增程式电动车既符合电动化的趋势,又能满足续航里程的要求,比较贴合当下的市场需求,小米、小鹏等品牌也先后宣布将推出增程车型,汽服门店应该看到其中的机会所在。
当然,插电式混动也是在技术上跨越燃油车和纯电动车的汽车类型,传统汽服门店也有机会参与到相关的业务当中。
特别是在下沉市场,由于车企的4S体系和授权体系难以覆盖,新能源车的售后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独立售后的门店反而有机会开展部分维保业务,值得门店老板关注。
最后,在新能源品牌上,一季度,除欧拉外,其余汽车品牌的进厂台次同比均正增长;坦克表现尤为突出,同比增速高达130%;极氪、理想、广汽埃安、吉利4个品牌的台次同比增幅均超50%。
这一数据和汽车品牌的前端销量是强相关的。
过去几年,汽车服务世界提出过,新能源车还处于新车阶段,三电维修、事故车钣喷等业务掌握在上游车企的授权体系当中,独立售后的主要机会在于车品、贴膜、轻改等业务。
不过,情况在今年出现了变化。
根据汽车服务世界的测算,预计从今年开始,每年将有至少超过100万新能源车过保,带来三电维修等深度业务,并释放给独立售后市场。
再结合车企政策、独立售后动态等因素,2025年很可能演变为新能源过保业务元年,将有更多独立售后门店布局并参与到新能源维修业务当中。
从现实情况来看,行业中首先涌现了一批特斯拉专修门店,以及对应的加盟体系和培训机构,正是看到了特斯拉过保业务的机会。
所以,在行业大趋势下,对于传统燃油车门店来说,在拥有一定试错空间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设备和培训投入,将新能源维修当作门店的增量业务之一,或许能在这个阶段更好地抓住新能源过保业务时机。
四、汽车后市场的结构性机会
汽车服务世界判断,目前30%的汽服店盈利,40%的汽服店持平,30%的汽服店亏损;在盈利门店当中,盈利加速的占比5%,处于微利状态的占比25%。
这也就意味着,汽车后市场的两极分化现象愈发突出,头部门店持续盈利,尾部门店加速出清,整个行业迎来了供给侧改革。
在这个阶段,汽车后市场已经没有普遍性机会,只是局部存在结构性机会。
所以,汽服门店的生存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并做好结构性机会下的增量业务。
汽车服务世界总结过,当下汽车后市场的结构性机会是“三新一老一低”:“三新”指新能源、新媒体、新技术,“一老”指燃油车老车,“一低”指低线城市。
F6的最新数据证明了,新能源、燃油车老车、低线城市等维度,确实迎来了逆势增长。
此外,新媒体运营和新技术应用,都能在战术层面帮助门店找到新的流量,同时通过客户运营将公域流量沉淀为私域流量。
总的来说,汽车后市场已经告别普遍赚钱的时代,而是进入专业红利时代。
无论是新能源、新媒体、新技术,还是燃油车老车、低线城市,门店想要脱颖而出,离不开精细化运营,包括技术专业、管理专业、流量运营、客户运营等等。
借用一句观点:“行业经常说内卷,如果是被卷,注定熬不过去;只能你能卷别人的时候,才能看到未来。”
靠什么卷?
不是低价格,而是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