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老话:
“结对一门亲,兴旺三代人;结错一门亲,败坏九代根。
一代人的婚姻,往往可以影响家族三代人的命运。
娶对妻,嫁对人,足以兴家旺家;娶错妻,嫁错夫,便会遗患无穷。
因而无论男女,择偶都要擦亮眼睛,慎之又慎,读懂老祖宗的10句大俗话!
1、娶妻篇:
- 娶妻不在颜色,贤德就好。
译文:
妻子的容貌无关紧要,贤良德高就行。
感悟:
古人说:“娶妻娶德不娶色。”
找老婆,一定要透过外在的皮囊,看清内在的品性。
妻贤夫祸少,贤良淑德的妻子,才是丈夫最大的助力。
既能相夫教子打理好大后方,亦能给予丈夫鼓励支持兴旺家业。
反之,妻子不贤,品行不佳,容貌再美也无用,还会祸害全家,得不偿失。
- 宁娶大家婢,不娶小家女。
译文:
宁可迎娶大户人家的婢女,也不娶小户出身的女儿。
感悟:
所谓“大家女”,不是指物质富足,而是教养出众,见多识广。
“小家女”也并非贫户女,而是行事畏缩,目光短浅,上不得台面。
有句话说得好:“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好的妻子,一定是腹中有识,举止有礼,能与丈夫共同成长。
不仅相处舒服,关系融洽,甚至将来教养出的孩子,也非同凡响。
- 买宅须买邻,娶妇须问亲。
译文:
买房子要看邻居好不好,娶媳妇要了解对方家庭状况。
感悟: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秦晋之好。”
结婚,是两个人的事,也是两家人的结合。
古人谈婚论嫁时,六礼中就有“问名”一说。
了解女方家庭的人品家风、经济状况、社会关系等。
若是家风不正,家人不和,那便要慎重考虑是否迈入婚姻。
如今虽是自由恋爱,但和良好家庭出身的妻子结婚,才能少走弯路,少生是非。
- 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译文:
娶妻最重要的是品行修养,而不是计较对方的嫁妆丰厚程度。
感悟:
古语云:“财帛动人心。”
女子想高嫁,男子想高娶,皆是人之常情。
但钱财可以努力赚,一个人的本性却难以改变。
如果贪图女方嫁妆,忽略对方人品,终将追悔莫及。
人品德行,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样的妻子,方会陪你共患难,到白头。
- 懒妻败家,勤妻兴户。
译文:
懒惰的妻子会导致家庭败落,勤快的妻子才能将支撑兴旺门庭。
感悟:
曾国藩说:“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娶个懒妻,不操持家务,不规划开支,不来往人情。
结果只会是,家人关系疏离,经济捉襟见肘,一日不如一日。
妻子勤俭持家,与丈夫将家里家外打理得井井有条,日子自然红火。
2、嫁夫篇:
- 会选的选儿郎,不会选的选田庄。
译文:
选择丈夫,人品担当是第一位的,而不是家境条件。
感悟:
婚姻到最后,拼的是人品。
丈夫人品不过关,钱财再丰厚,也难有幸福可言。
反倒会被对方算计牵连,受尽委屈,吃尽苦头。
如果丈夫品行出众,有责任心和进取心,即使一时困窘,也能很快发家。
- 门当户对到白头,高低眉梢过不久。
译文:
门当户对的夫妻更容易白头偕老,高嫁低嫁都很难天长地久。
感悟:
俗话说:“篱笆对篱笆,墙门对墙门。”
门当户对,是老生常谈,却也是至理名言。
因为门户背后,是理念的相合、教育的相当与生活的相似。
无论是一时冲动下嫁,或是处心积虑高嫁。
贫富差距、消费理念、生活习惯都会如同大山,隔在小两口之间。
-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译文:
女子嫁人,是为了获得经济上的支撑和生活上的保障。
感悟:
元稹诗云:“贫贱夫妻百事哀。”
即使如今女子不愁生计,无需丈夫供养。
但嫁人也要有物质的考量,将婚姻落实到穿衣吃饭上。
丈夫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方能安心生儿育女,婚姻美满幸福。
- 宁嫁挑担汉,不嫁甩手郎。
译文:
女子择偶,要优选选择勤劳肯干的男性,而非懒惰无为的人。
感悟:
《朱子家训》有言:“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家务繁重,家业难兴,夫妻齐心协力,方能兴家旺家。
而甘于安逸、推卸责任的甩手掌柜男,注定撑不起一个家。
勤劳肯干、爱护妻子的男人,有担当,有温情,才是择偶的首选。
- 观其父知其子,嫁郎先看翁姑。
译文:
出嫁前,要观察对方的父母,来判断是否值得托付终身。
感悟: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有什么样的父母,往往就会生出什么样的儿子。
因而,婚前别忘了观察男方父母的品性和相处的方式。
家风正,家人和,这样家庭出身的男人,才值得托付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