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马付才

责编|王蓉

正文共2641个字,预计阅读需7分钟▼

今年伊始,湖南省长沙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匡政文就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公安部部级津贴奖励证书。

公安部部级津贴奖励证书,是公安部党委给予的崇高荣誉,也是公安部关心和爱护广大公安机关专业技术人员的一项重大措施。此次匡政文获批享受公安部部级津贴,不仅是对他个人专业技术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他在公安科技领域所作贡献的肯定。

获得此项殊荣的匡政文,毕业于中国刑警学院。他不仅是公安部刑事技术特长专家,也是影像技术正高级工程师,还是全国百佳刑警、湖南省公安厅人才库成员和中国刑警学院的客座教授。

谈到自己的初心与梦想,匡政文告诉记者:“我的目标就是带出一支让人放得下心、拿得出手的刑事技术侦查队伍,研发出更多能够应用于实战的技术成果,为破案提供更多的线索,为审讯提供更强的证据!”

提出刑事技术“全勘”理念

不断深化刑事技术研判中心机制改革,是匡政文担任长沙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匡政文深知,刑事技术的能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的效能。所以他不放过每一个经手的案件,特别是有些看似“案小”但复杂的案件。

例如,2023年11月2日,长沙市芙蓉区某住户价值数万元的茅台酒被盗。案发现场正逢装修,环境复杂,发案时间不确定,物证提取非常困难。但技术人员经过缜密分析,细致勘查,最终在装酒的木盒上提取到一枚指纹,从而确定犯罪嫌疑人邱某波。两天后,芙蓉分局成功将嫌疑人抓捕归案。

犯罪形势不断变化,刑事技术作为打击破案利器,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上述“小案”能快速侦破,均得益于案发现场让证据“开口说话”。

在匡政文的努力推动下,近年来,长沙市公安局提出刑事技术“全勘”理念,并开启了长沙市刑事技术“千人培训”计划。匡政文介绍:“如果说刑事技术是侦查破案的金钥匙,那现场勘查就是刑事技术的王牌技能。”如今,“全勘”理念迅速在长沙市全面推行,做到了有现场可勘的案事件100%出勘。

去年以来,长沙市指纹有效提取率同比提升30%,足迹有效提取率同比提升60%,DNA检出率同比提升60%,案件串并率同比提升70%。

开辟应用数字图像破案新道路

同事眼中的匡政文在刑侦工作中,展现出顽强的拼搏精神和锐意进取的态度:是他敏锐地发现了数字技术在影像领域的发展前景,自学钻研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并在应用数字图像破案方面开辟了一条新道路;是他勤学苦练模拟画像技术,多次利用该技术协助侦破大案;还是他努力钻研视频侦查,推动了长沙市视频侦查工作的发展,使长沙市的视频侦查工作体系与机制建设成为全国标杆。

视频侦查工作从获取嫌疑人踪迹到最终抓获,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需要用一帧帧视频图像来还原案件现场,寻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蛛丝马迹,直至打开案件突破口,找到想要的答案。深耕视频追踪、人像比对、分析研判、案件串并等工作多年的匡政文,是长沙市公安局视频侦查领域有名的研判专家。过去几年,他多次参加大案要案集中会战,破获各类刑事案件数百起,为不计其数的案件提供了重要线索,更为一些几乎毫无头绪的重特大刑事案件找到关键性的证据,屡立奇功。

2009年,“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轰动全国,嫌犯周克华神出鬼没,顶风作案。为查清该案犯罪嫌疑人的来去路线、体貌特征,每天凌晨1时专案会结束后,匡政文都会守在办公室,裹着被子把当天所有的视频关键点再重新梳理观看一遍,将疑点、难点逐一记录备案,天一亮再赶到现场进行测量、查证。那时的他,每天睡眠不到3小时,一守就是3个月,不足10分钟车程的家也只是成了他换洗衣服的“临时住处”。

在漫长的专案侦查过程中,他带领视频侦查组创新研究多种视频侦查方法,终于发现犯罪嫌疑人周克华的视频图像和正面头像,为确定犯罪嫌疑人身份、最终破获该案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匡政文回忆说,在周克华案件中,长沙市1000名视频侦查民警在短短两个月内观看了近30万G的监控视频。

在匡政文看来,视频侦查对刑事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匡政文回忆起不久前侦破的一起长沙市门店盗窃案。事发时为夜间,视频效果一般,且嫌疑人逃得无影无踪。但是靠着细致的视频分析,匡政文和战友们还是找出了蛛丝马迹,不仅快速锁定目标,还追回失物。当时不少商户看到结果,都感叹说:这效率太高了!“想想看,如果没有这样强大的能力,那么多人蒙受损失怎么办?”匡政文对记者说。

对刑事技术的痴迷刻在骨子里

“从学生时代开始,我就对警察这个职业有着憧憬,向往能成为一名人民警察,惩恶扬善,除暴安良。”1998年,匡政文从中国刑警学院毕业,如愿分配到长沙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工作。

“从警二十多年,我一直在刑侦一线工作。虽然岗位在变,但作为一名党员和警察,我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从未改变!”匡政文说。

尽管学习的专业与工作对口,但刚到刑警队工作的匡政文也遇到不少困难。“很多东西要从头学起。”匡政文告诉记者,在现实工作中第一次勘查犯罪现场、第一次接触尸体、第一次面对受害者家属,与在学校看书本、看照片、看影像资料是完全不同的感觉。为了练好基本功,他开始用心在现场勘查上下功夫,每次勘查完,他总是第一时间将现场提取到的检材录入系统进行比对。

“他对技术的热爱,是刻到骨子里的。经过努力钻研,很快他在队里就能够独当一面。无论是出入于形形色色的犯罪现场,还是埋头于枯燥乏味的实验室里,他总是一心扑在寻找‘蛛丝马迹’上。工作间隙,他还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为此,在他提议下,长沙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成立了‘博士工作室’支撑刑事技术发展。”匡政文的一位同事对记者说。

“博士工作室”由2名博士研究生牵头,目前共有17名成员,其中硕士研究生毕业及以上学历的14人。在匡政文和同事的推动下,该工作室成为长沙市公安机关刑事技术的中坚力量。今年以来,“博士工作室”还立足科技创新,自主研发DNA相关系统,最大限度发挥DNA数据在实战应用中的效能。

“刑事技术理论研究、科研攻关、自主创新、服务实战尤为重要。”匡政文说。2023年4月,长沙县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由于死者身份无法确认,案件侦查一度陷入僵局。“博士工作室”使用最新的技术,发现死者身份关联信息,为案件成功侦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匡政文说,刑事技术是他所擅长、热爱的事情。工作的每一天都让他觉得充实。“全力干好自己的工作,就会得到最好的回馈。”如今,匡政文继续默默努力着,用满腔热情、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抒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