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政府大楼前悬挂的电子屏持续滚动播放着"清风2025"专项行动标语。这座曾见证朱晓明主政时期经济腾飞的城市,如今正经历反腐风暴的深度洗礼。江苏省纪委监委4月15日通报,省人大常委会民族宗教侨务委员会原主任朱晓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审查调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工程招标系统数据显示,2017-2018年朱晓明担任省发改委主任期间,某建筑集团中标率从行业均值15%飙升至63%。该企业承建的宗教场所改扩建项目中,有28%未达到国家抗震标准。智慧监督平台追溯发现,1.2亿元民族发展资金中,4700万元流向三家关联企业账户,这些企业法人代表均与朱晓明亲属存在商业合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镇江新区招商局档案显示,2014年某台资企业获得150亩工业用地时,土地出让金低于基准价32%。该企业实际控制人系朱晓明大学同窗,项目投产后连续三年享受特殊环保豁免政策。侨务招商数据库比对发现,2019-2021年朱晓明审批的35个项目中,17个存在虚构侨商背景问题,涉及财政补贴1.07亿元。
省纪委监委通报披露,朱晓明通过"政策创新实验室"等名义,为特定企业量身定制行业标准12项。某新能源企业凭借其制定的充电桩间距标准,垄断长三角地区85%市场份额。宗教场所安全检测报告显示,5处由关联企业施工的寺庙建筑,消防验收合格率仅为40%,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2%。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数据审计系统捕捉到异常轨迹:朱晓明退休后仍以专家身份参与9个项目的评审,其中6个最终由特定企业中标。其子控制的投资公司,在父亲任职期间获得政府订单金额累计3.8亿元。省巡察组在宗教团体财务审计中发现,某佛教协会2019年"文化交流"支出中,72万元用于购买朱晓明主编的专业书籍。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风2025"专项行动通报显示,民族宗教领域案件同比增幅达35%,智慧监督平台上线后资金违规率下降58%。全省已有4名处级干部主动清退违规所得380万元,12个工程项目启动二次审计。省社科院廉政报告指出,重点领域腐败潜伏期平均延长至8.3年,政商关系隐蔽化趋势明显。
镇江某工业园区工人仍在操作朱晓明主推引进的德国生产线,设备维护成本超出预算127%。当地干部回忆,朱晓明力排众议推进的"零地招商"政策,造成23家企业长期占用土地未投产。省发改委最新文件要求,对近五年重大工程开展廉洁性审查,特别关注"特事特办"类项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南京某律师事务所接到多起宗教场所工程纠纷咨询,当事人均指向朱晓明时期审批项目。省纪委监委信访系统显示,专项行动启动后相关领域举报量激增240%,其中38%涉及历史遗留问题。省人大修订的监督条例明确规定,领导干部退休后三年内不得干预原管辖业务。
这场始于民族宗教系统的反腐战役,正在重塑长三角政商生态。当1.2亿元资金流向变得透明可溯,当35个侨务项目接受廉洁审查,公众看见的不仅是个案查处,更是治理体系的深层变革。
来源: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