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4月16日三版

■编者按

2025年山东“新春第一会”为全年发展开篇定调——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释放出坚定不移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的强烈信号。为展现新时代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激励全省上下对标对表、实干争先,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策划推出“改革立潮头 实干挑大梁·市县调研行”全媒体报道,选派骨干记者编辑团队,深入山东市县区,深入挖掘各地推动改革创新的新做法新模式新机制,解剖麻雀、总结经验,为其他地区和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山东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敬请关注。

“在人在文”看变量

——潍坊改革创新一线蹲点记③

“人”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也是一个区域发展的最大变量。

困难挑战面前,怎样汇聚干事创业合力,画出最大同心圆,一度是摆在潍坊市党委政府案头最紧迫的课题。潍坊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总结起来,就是三重维度:调动党员干部、企业家、在外潍坊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以民生改善汇聚发展向心力,激发文化自信的深沉力量。

三者由浅及深、环环相扣,以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社风,这是潍坊经济逆势而上、攀高跃升更深层的密码。


人之有生,全赖此气。一座城市也是如此。当一座城市身处困境,难免存在发展信心不足、精气神不振等现象。

要想激活“一池春水”,先要激活“引领者”。潍坊发挥党员干部、企业家和在外潍坊人“三支队伍”作用,引领带动千万潍坊人与城市同心同行、为发展拼搏奋进。

镜头拉回2023年7月24日,时任寿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圣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李秀欣接过了市委、市政府颁发的“敢为先锋”奖杯。

为争取零碳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落地,李秀欣5次带队到相关国家部委对接争取,终获成功。“一个困难总有一把钥匙,开动脑筋、勇闯新路,很多老大难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凭着一股拼劲,李秀欣盘活了3个群众反映强烈的烂尾项目、解决了被搁置多年的东营村拆迁改造等问题,获评潍坊市首批“敢为先锋”。

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敢”精神中,“干部敢为”是决定性因素,是干事创业的“主心骨”。改革开放以来,潍坊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部敢闯敢干敢为先,涌现出了一批以王伯祥、王乐义为代表的改革“闯将”。

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和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潍坊突出“典型示范”效应,点亮榜样之光。2023年以来,选树20名“敢为先锋”、2个“敢为先锋集体”和200名“兴村治社好书记”,通过广泛开展亮绩赛绩成果展示交流等方式,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争先锋、作表率,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发展先机。

百余年前,潍县工业先驱滕虎忱创办了华丰机器厂,为潍坊现代制造业埋下了第一块厚重的基石。爱国、自强、创新、诚信贯穿滕虎忱的一生。从那时起,企业家精神便流淌在潍坊的城市基因里。

起风了,所有毛孔都能感知。如今潍坊大小企业数以万计,单规上工业企业就有4700家,数量和产值全省第二。当下经济社会环境高度复杂与不确定,企业作为经济的毛细血管,感受最明显。稳住企业家队伍,就稳住了经济活动的关键要素、重要主体。


位于潍坊高新区的潍坊市人才公园。

让企业家更有定力、更有底气,潍坊做了很多努力:重礼遇,每年高规格举办企业家大会,持续开展杰出企业家、优秀企业家评选,让企业家当主角、站“C位”;搭桥梁,成立企业家联合会,为企业家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优服务,实行服务企业专员、涉企政策征求企业家意见、重要会议邀请企业家列席等制度。

一系列做法环环相扣,频度密、力度大、成效显著。

豪迈集团董事长张恭运带领企业全力开拓国际市场,轮胎模具国际市场占有率近1/3;得利斯新掌门人郑思敏接棒父亲郑和平,以数智化转型不断扩大农业产业新版图,获评山东预制菜“航母型”企业;新和成董事长胡柏藩不仅把企业最大生产基地放在潍坊,还广泛发动“朋友圈”,推动5家上市企业抱团落户,在潍坊累计投资近600亿元。

在潍坊鼓励创新、敢试敢闯、宽容失败的发展环境中,企业家与城市双向奔赴、相互成就,共同攀登产业高峰。

风筝要想飞得更高,需要更强的风力托举。当“同心圆”越画越大,百万“在外潍坊人”的力量被链接起来。托举乘势而上的潍坊经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角,每一份力量都极其宝贵,每一点贡献都弥足珍贵。

2025年潍坊市“两会”期间,23名受邀参会的在外杰出人士成为市委书记、市长的“座上宾”。

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青岛大学创新药物研究院副院长姜国辉是被邀请的代表之一。在外发展多年,他在国际抗肿瘤药物研发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参会前与潍坊一家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落地转化研发成果。

2018年起,潍坊每两年举办一届潍坊发展大会,以乡音乡情乡愁为纽带,广泛联络在外各界知名人士,至今已促成1300多名潍商返乡创业,达成项目200多个。

干部积极作为,企业家坚守实业,在外潍坊人反哺家乡,有这样的内在逻辑:党员干部队伍聚焦行政效能,企业家队伍深耕市场,在外潍坊人则发挥纽带作用,实现资源回流,共同为潍坊发展保驾护航。


民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一方面,回应人民期待,让群众得到切实利益,才能增强人民的认同感、归属感,汇聚向心力;另一方面,新形势下,把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能够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这是潍坊党员干部的朴素共识。

共识,体现在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的微改革中。

随着基层治理的深入,奎文区北苑街道金都社区党委书记王致娟发现,群众需求越来越多样。要解决群众呼声高的修建停车场、充电桩等问题,钱是关键。但是,这既不属于财政兜底的范围,也因利润低走市场行不通。

于是,以居委会作为特别法人身份发起,王致娟带着大家成立了一家社区社会企业——潍坊融悦社区服务有限公司,既为居民开展多元服务,又为社区“造血”。

依托企业,金都社区推行知识产权转化服务,凡是来社区参观学习的团体,都收取一定费用,工作人员出去讲课,也收取课时费。成立以来,企业营收十万余元,为解决群众难题提供了资金来源。

零工客栈、社区微业环卫驿站、智慧养老……潍坊连年压茬推出一系列“切口小、见效快”的“微改革”举措,厚植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底色。


潍坊市高密市在“微招聘”活动中为群众解读就业创业政策。

共识,体现在基层首创的普惠性公共服务中。

潍坊市把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作为群众幸福生活的“标配”,民生支出占比连续保持在80%以上,普惠性公共服务品质不断提质升级。

“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尊师重教,潍坊自古有之。多年来,潍坊的基础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

诸城市是教育部首批12个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以此为抓手,诸城市正加力由“实验区”到“示范区”转变,不断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比如,针对家庭教育薄弱的问题,诸城启动校家协同育人试点学校项目,倡导家长撰写孩子成长随笔和亲子日记,超过8万名家长自愿参与活动。再如,面临受生育政策影响的生源“峰谷交替”现象,探索教师跨学段贯通流动,通过全面推进普通高中“县管校聘”改革等措施,缓解县域师资不均衡问题。

学校变了,学生也变了。近年来,诸城教育群众满意度测评持续位列全省前茅。

健康是民生之本、幸福之基。卫生技术人员8.45万人、全省第四,医疗卫生机构8792家、全省第三,二级三级公立医院42家、全省第二,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和中医优势专科各5个、全省第一。近年来,潍坊探索构建既高效又充满温度的医疗服务体系,成功争创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基层卫生健康综试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三大试点,县域内就诊率位居全省第一,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保持全省前三,现有80岁、90岁以上老年人23.4万、4万,百岁老人710人,人均期望寿命达80.5岁。

共识,体现在观念更新的城市建设和治理中。

2024年夏末秋初,不少市民发现,人民广场的喷泉复喷了。

人民广场喷泉停喷,不仅不利于塑造城市形象,更难以向市民传递发展信心。一名干部坦言:群众从家里走出来,接触到的就是城市,他们的感受很直接。就算一点小变化、小改进,铢积寸累也会让城市更加温馨、更具温情。

面对财政紧张的实际,喷泉复喷的背后离不开改革创新。

去年开始,潍坊借鉴POD公园城市发展模式,探索推进60个公园绿地资源盘活利用。按照公益属性与市场化相结合原则,整合可利用空间,集中出让经营权。同时,明确经营收益专款专用,优先用于公园景区市政设施更新等配置提升。收益有效支撑了人民广场喷泉、照明、地面等设施维修项目开展。

“为民”二字正在不断激发城市治理智慧。


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源流深者,光澜必章。潍坊是一座有着深厚底蕴的城市,是东夷文化的核心、齐文化的腹地。名人文化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绚丽多姿、金石文化独树一帜、书画文化璀璨夺目,千百年来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成长。

深谙以文化力量聚人心、暖民心、强信心之道,潍坊用文化给城市铸魂,使文化成为化人、润城、兴业、惠民的无形力量,把文化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寒亭区民主街和新元路交叉口附近,一处闹中取静的“超然书房”让城市添了一股“书香气”。900多年前,密州知州苏轼在超然台上创作了多首名篇,传为佳话。2022年以来,潍坊全面启动城市书房建设,书房名称就定为“超然”。

4年来,在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基础上,潍坊建成超然书房63家,将其打造为市民的休闲打卡地和阅读新空间。


位于潍坊寿光市的仓颉汉字艺术馆。

山东大学《文史哲》主编杜泽逊,对潍坊营造出的“潍有书香”全面阅读氛围记忆犹新。有一次,他出差到潍坊图书馆,看到近千名市民排队进图书馆读书,跟在场的潍坊市委书记刘运由衷赞叹“潍坊真了不起”。

这些年,潍坊市在全省率先布局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群众文体生活满意度连续3年居全省前列。

以文兴业,往往能迸发城市人文经济新活力。

异域风情的德日式建筑、原汁原味的民国老宅、保存完好的工业遗址……位于坊子区的坊茨小镇吸引了不少剧组取景拍摄。今年前3月,已有近10个短剧剧组在此拍摄完毕,不少有分量的影视制作团队也相继到此实地堪景,洽谈合作。


坊茨小镇德建侨民学校旧址。

眼下,小镇内的卡拉OK、老酒坊等6个大型室内场景正在如火如荼建设,后续将以此开发旅游、餐饮、演员培训、服装道具租赁等服务业态,进一步带动当地百姓增收。

走在潍坊人民广场,上书“崇文尚德、惟实励新、开放包容、自信图强”的城市精神标牌赫然醒目。

精神,基于文化,但又高于文化,它是一座城市文化的精华。近年来潍坊凝练升华的这一城市精神,蕴含着潍坊人的文明素养、道德理想、意志品格,彰显了提升城市内涵、引领城市发展的灵魂和风骨。

在外潍坊人、青岛科而泰环境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尹学军至今记得,在做第一个创业项目时,遭遇到了巨大困难,就是依靠“自信图强”四个字,才撑过最难熬的时光。

“最难的时候,工资都发不出来,合作方都想关门。”尹学军回忆,“我就劝他,困难只是暂时的,坚持一下,好技术一定会有市场。”靠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产品技术的优越性,尹学军和团队用6年时间,将产品技术推广到工业、汽车、精密加工测量、电力、轨道交通、建筑桥梁等行业。

像尹学军一样,受到城市精神鼓舞的潍坊人还有很多。潍坊将进取、创新、迎难而上的文化基因刻到骨子里,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能、增添活力,让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也正是因为这种力量的存在,即使经济短期波动,潍坊也能化危为机、逆势而上。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迈上地区生产总值超8000亿元的新起点,万亿级城市曙光已现。潍坊,这片被千年文脉滋养的土地,向高而攀的力量更显澎湃!

(大众新闻·大众日报记者 于新悦 李振 王佳声 赵洪杰 通讯员 孙磊 韩国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