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一粒粒原石,经他的精心琢磨,最终变为一颗颗璀璨的宝石。凭借对珠宝技艺的热爱和坚持,他一次次捧回国家级技能赛事的金奖,并在今年4月获评“全国轻工技术能手”;如今,成为青年教师的他又将这份匠心传递给更多学子,一同逐梦珠宝技艺之路。


孟伟卿正在对原石进行观察和定向,以更好地进行后续琢磨。图片由本人提供

这名22岁的“宝藏”青年叫孟伟卿,是一名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珠宝学院的杰出学子和优秀教师。

出生于山东青州的孟伟卿自幼深受碑派书法、浙派篆刻、孙氏剪纸、烙画等非遗技艺的熏陶,跟随多位非遗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学习,为日后的探索之路打下了艺术底色。

2021年9月,怀着成为珠宝制作大师的梦想,孟伟卿考入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为该校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的首届学子。然而,陌生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使他在大一阶段如同迷途的航船,一度找不到前行方向。

珠宝学院院长林斌及时关注到他的迷惘状态,鼓励他振作精神,迅速调整状态。孟伟卿尝试和同学一起拍摄制作了一部反校园欺凌的微电影,作品荣获2022年山东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优秀短视频奖,这让他心中重新燃起自信的火苗。

大一暑期,学校筹备选拔宝石琢磨工技能小组,备战2022年全国宝石琢磨工比赛。经过层层选拔,孟伟卿进入技能小组。学校不仅提供了充足的训练耗材和宽敞的场地,还邀请了多位企业的资深技术能手以及行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

白天,孟伟卿紧跟指导教师学习技术技法;夜晚,实训室的灯光下,有他独自练习技能的身影。600多张款式设计图,近400粒原石,在他的手中变成灿若星光的宝石,为他日后在赛场上的惊艳表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3年2月,第二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在广东番禺举行。孟伟卿一举斩获宝石琢型设计与加工(宝石琢磨工)赛项学生组金奖,为山东省赢得了此赛项的首枚金牌。同年12月,他凭借过硬的实力,再次代表学校蝉联该赛项学生组一等奖。

2024年6月,孟伟卿顺利毕业,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向他抛出了专项技能人才聘用引进的橄榄枝,他主动选择回到母校,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宝石的琢磨加工,涉及物理学、光学、化学、设计学、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技艺。孟伟卿从行业实际需求和岗位具体要求出发,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将琢型设计、图纸绘制、宝石加工等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巧妙地融入每一堂课,致力于培养出能够适应行业转型升级需求的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在全省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日常实训中,从宝石款式设计绘图到宝石琢磨的规范动作,孟伟卿在一点一滴的细节中向学生传承着工匠精神的内涵。


孟伟卿在比赛时。图片由本人提供

接触宝石琢磨以来,孟伟卿始终怀揣着对每一块宝石的敬畏之心。他深知,每一块宝石都承载着大自然的独特馈赠,其价值无法复制。无论是在日常的练习中,还是在紧张的比赛里,他都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和耐心,力求将每一颗宝石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他是这么践行的,也是这么传承的。

从一名职业教育的学生,成长为肩负育人重任的高职教师,孟伟卿深知“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深刻内涵。他常指着实训室墙上的标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导学生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大国小匠”,将来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2024年12月,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专业的杨贻媛同学脱颖而出,在第四届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宝石琢磨工赛项中夺得学生组金牌。至此,学校已经连续三年取得该项目国赛金奖。

忙碌的教学之余,孟伟卿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非遗传承使命,依然坚持精进在非遗工艺方面的技艺传承,努力为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孟伟卿创新性地将宝相花纹、海棠纹、云雷纹等传统纹样及剪纸纹样融入宝石琢型设计中,目前正逐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他还拜师精研非遗锤揲技艺,将这一古老技艺与现代珠宝设计巧妙结合,致力于创造出蕴含深厚文化底蕴、讲述中国故事的珠宝作品。

在宝石琢磨领域,他创新性地将K9玻璃运用为首饰材料,通过对K9玻璃物理光学性质进行深入分析,将其加工为刻面琢型,不仅提高了材料的利用价值,还为整个珠宝行业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思路。

同时,他深入钻研黄金、银饰、镶嵌彩宝等产品基于多种平台的操盘手法及运营模式,为企业开发出广受社会喜爱的传统文化系列产品,并独自承担各类电商平台矩阵账号所有环节的运营操盘工作。

匠心精神,于孟伟卿而言,不仅仅是对技术技能的执着追求,更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度探寻。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匠心精神,就是要用心去做每件事,无论大小,都要做到极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