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4月14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北上》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电视剧《北上》改编自徐则臣荣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书写了荡气回肠的运河故事,勾勒出京杭大运河沿岸独特的地理风貌与人文风情,在展现大运河文化、传承历史记忆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
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研讨会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北上》作者、《人民文学》主编徐则臣表示:“作为一个江苏人,我特别高兴看到,我对运河的感情在这部剧当中得到了更大程度的传播和辐射。”
剧中的运河元素让沿岸城市成为游客的打卡胜地,徐则臣提到最近经常收到好消息,比如淮安的花街因为电视剧而吸引了很多游客。
“作为小说原著的作者,我很高兴看到作品的热播。在文学作品创作完成后,我看到了《北上》被改编为不同艺术形态,它们在自身框架和艺术逻辑内成立,电视剧《北上》更是如此。因为一部小说的影响力是有限的,但通过更加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出去,见证着我对运河情感的愈加浓烈。作为一个作者,我很欣慰。”
徐则臣。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摄
徐则臣感慨,这么多年他一直在写运河,写了20多年。“20多年里我对这条运河了解得越来越深,我觉得它很重要,我也希望这种重要性能够被越来越多人知道。”
研讨会上,电视剧《北上》总导演姚晓峰表示,现实主义的创作天地无尽广阔,面前的热土、身旁的人民都是他们的创作源泉。
剧中“夏凤华”饰演者白鹿表示,她从小在运河边上长大,心中的大运河就像剧中呈现的那样,见证着无数人的命运起伏,更承载着运河人的生活百态。“我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将运河故事传播出去。”
白鹿。主办方供图
“谢望和”饰演者欧豪表示,电视剧中,运河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无声的主角。运河水流淌了千年,恰是因为有无数人甘愿做它的浪花。“希望我们的作品也是其中一朵小小浪花,能够激起观众心中的涟漪,为传承大运河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