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的歼-20战斗机自2016年批量生产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其产能和性能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根据美媒《军事观察》的报道,歼-20的年产量已突破100架,远超美国F-22的186架总产量,甚至接近F-35的全球年产量(130-150架)。这一产能优势使中国空军在五代机规模上迅速缩小与美军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F-35的产能虽高,但其订单分散于全球多个国家,美国空军实际每年仅能获得约50架F-35A。相比之下,歼-20的产能全部服务于中国空军,形成显著的局部优势。此外,美军现役的F-15、F-16等机型已临近退役期,而中国空军通过同时生产歼-10、歼-16和歼-35A等机型,不仅能填补老旧战机(如歼-7、歼-8)退役的空缺,还能进一步提升现代化水平。



在亚太地区,美军的部署能力受限于基地数量,主要集中在日韩的少数机场。尽管美军尝试扩大部署范围(如2023年F-22进驻菲律宾克拉克基地),但实际效果有限。而中国空军依托本土优势,能够更灵活地调配资源,形成区域压制力。



更令西方担忧的是,中国在六代机研发进度上已领先美国。成飞的歼-36和沈飞的歼-50两款六代机已进入试飞阶段,而美国的F-47仍停留在概念图阶段。若美国试图通过军备竞赛或调整F-35分配来应对,不仅面临洛马公司的商业阻力,还需克服日韩基地扩建的政治与时间成本。



现代战争是体系化对抗,中国火箭军对日韩美军基地的威慑力,进一步放大了歼-20的战术价值。综合来看,即使不考虑六代机因素,中国空军凭借歼-20的产能优势与体系支撑,已具备在西太平洋地区挑战美军空中霸权的能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