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小卡片关注一下,记得星标!


我是槽三刀,一个喜欢吐槽的布衣青年!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句话道尽了明哲保身的生存智慧。

本想着随着主要负责人的免职,这件事情也该画上了句号。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当地回应商户损失赔偿时,竟然声称“谁让改的去问谁”,此番答复再次把三河推上了风口浪尖。

4月15日,三河的工作人员在回应南方都市报的记者时称,有纸质文件才叫“决策”,现在没有这个文件,并表示对赔偿问题“不了解情况,会向领导反映”,最终抛出“谁让你改的,你去问谁”的推诿之词。

这一表态被舆论批评为“踢皮球式回应”,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引发全网热议。

三刀认为,“谁让改的去问谁”,这句话堪称近年来最“硬气”的“职场”宣言。

面对商户关于赔偿的追问,本该出面担责的部门,却摆出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将责任推给“具体执行者”。

这种行为,往轻里说是能力低下,往重里说则是对人民的“背叛”。

各部门存在的意义,本就是为群众解决“找谁问、去哪办”的难题,如今却反其道而行之,用“踢皮球”的方式制造新的矛盾。

当然,更深层的问题在于,这种回应暴露出的是基层治理中的“责任真空”:当决策出台时各部门争着“唱主角”;当问题出现时却抢着“当观众”。

这种“台上发号施令,台下甩锅卸责”的做派,本质上是将公权力异化为个人“业绩”的工具,而非服务百姓的手段。

除此之外,有些人声称的“没有纸质文件就不是决策”,更是对自身职责的推诿。

也难怪网友会说:“连红十字都敢改颜色的地方,甩起锅来自然轻车熟路。”


借此机会,我想再聊聊三河的遮遮掩掩。

廊坊市的调查结果来得很快,“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处理”的决定看似雷厉风行,却在关键细节上选择了“沉默是金”。

通报中始终未提及具体责任人姓名,对于“主要负责人”的模糊表述,再次让百姓陷入了“究竟谁在担责”的困惑。

这种“隔靴搔痒”式的问责,不仅无法安抚受损商户,反而会引发更多质疑:

免职是否等同于“带薪休假”? 没有指名道姓的处理,是否在为责任人留退路?

还有,通报中对执法过程的违法性也是避而不谈,对商户损失的赔偿问题语焉不详,只强调“深刻反思”却无实质整改措施。

众所周知,三河的这场闹剧,并非孤立事件。

从各地频现的“统一招牌”,到“一刀切”的城市管理,本质上都是“权力任性”的不同表现。

因此,想要根治此类问题,必须打破“拍脑袋决策—乱作为执行—踢皮球问责”的恶性循环。

比如可以划定权力边界,让“法无授权不可为”成为铁律,杜绝用“导则”、“通知”等模糊文件干预市场。

三河的教训提醒我们:当部门习惯了“踢皮球”、“和稀泥”,最终伤害的是只能是老百姓。

所以,只有让每个当权者明白“权力越大,责任越重”,让每一项决策都经得起法律与民意的检验。

才能让“为人民服务”不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刻在心里的准则。

请【点赞】,点【在看】,把文章【转发】给您身边的人,谢谢!

微信最近更新规则啦,只有星标这个公众号的读者,才能看到正常的内容更新。记得:点公众号头像图标—点右上角“...”—点“设为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更新啦~

点击上方小卡片关注一下,记得星标!

谨防失联,可关注下面小号

郑重声明:

文章素材来自官方媒体,作为自媒体创作者,始终本着客观、理性的态度进行时事的相关评论,无不良舆论引导。

此外,对于事件的真实性,自媒体创作者很难把控,所以也请大家理性阅读。

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