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5年4月,红星新闻记者在一家公司的厂长文建国的带领下来到了一个车间。

刚一进去,记者便闻到一股浓烈的气味,这气味闻起来并不友好,让人不大舒服。

文建国跟记者解释说:这些气味是虫子们释放的信息素,是它们交流和标记领地的一种方式,虽然不好闻,但是并没有啥毒性,所以无需紧张。



记者发现这养殖车间的光线超级暗,只有屋顶上有星星点点的光亮,只能借着手电筒的光线才能勉强看清楚,而这些虫子们看到光线过来之后纷纷逃跑。

它们居住的地方就像是一张张的芯片一样,看上去很是神奇,工作人员拿起其中的一片,一些虫子就赶紧逃走了。



但是当工作人员将这些“芯片”放回去的时候,这些虫子又争先恐后地回到原来的地方。

记者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些虫子平时都是吃奶粉长大的,长大了之后就会吃一些由小麦,玉米,微量元素,奶粉混合而成的饲料,而且这饲料还是国家专利配方。

可以说这些虫子们是住着“星空房”,吃着“营养餐”,每天的生活都舒适惬意。



而且它们生长和繁殖速度很快,从孵化到采收只要半年左右,堪称昆虫界的“生长冠军”。

在养殖基地里面,一共生活着将近220亿只虫子,它们相当能吃,一天都能吃将近28吨饲料,这样的支出也不是轻松就能够承担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虫子竟然能过上如此好的生活呢?



«—【·用处多多的“小强”·】—»

这种虫子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蟑螂。

提起蟑螂估计大部分人都没啥好感,因为这玩意出现的地方通常都相当阴暗潮湿,而且它能携带60多种细菌和寄生虫,并不是什么友好的生物。





但是车间养殖的这种大蟑螂和咱们平时在家里见到的那些还是很不一样的,家里能看到的那些品种大部分都属于德国小蠊,而车间里养殖的这种属于美洲大蠊。

美洲大蠊体型更为庞大,在其头部还带有独特的白色蝶斑,就像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独特“纹身”。



不仅如此,美洲大蠊还有很强的断肢再生能力,如果把腿或者触角剪掉,它们几天之内就能长出来。

它们一生可以经历七八次蜕皮,每一次蜕皮都是一次新生,具备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这种神奇的能力在昆虫界也是极为罕见的。



美洲大蠊成虫体长通常在27-40毫米之间,其身体呈红褐色,仿佛身披一层神秘的“战甲”,在光线的映照下闪烁着独特的光泽。

最为显著的特征当属其前胸背板,上面有一大的黑褐色蝶形大斑,这个蝶形大斑犹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是美洲大蠊独有的标志。



斑的中线向后延伸成“小尾”,如同蝴蝶轻盈的尾巴;中线前方有一 “T” 形小斑,边缘呈淡黄色,恰似给这个蝶形大斑镶嵌了一道金边,使得整个色斑看起来更加绚丽夺目。

美洲大蠊的头顶裸露在外,不会被前胸背板遮住,其口器为咀嚼式口器,这是它们获取食物的重要工具。



它的复眼呈现出深邃的黑色,犹如两颗神秘的宝石,对光线的变化极为敏感。

触角则是红褐色,细长且发达,呈鞭状,长度甚至超过了尾端,如同盲人手中的拐杖,帮助它们在黑暗中感知周围的环境。



美洲大蠊原产于南美洲,作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原住民”,它们对湿热环境有着独特的偏好。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它们逐渐适应了这样的气候条件,并且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习性之中。

在中国,南方各省份温暖湿润的气候,为美洲大蠊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



美洲大蠊有着典型的昼伏夜出习性,强烈的光线会让它们感到不安和恐惧,因此它们多隐匿在无光的缝隙、墙角等阴暗场所,如同隐藏在黑暗中的刺客,静静地等待夜幕的降临。

作为杂食性昆虫,美洲大蠊的食谱极为广泛,几乎可以说是 “来者不拒”。



它们对食物的选择性并不严格,但相对而言,发酵类淀粉性食物是它们的最爱,就像小朋友对糖果的喜爱一样。

此外,它们也钟情于腐败的有机物和含油食物,在自然界中,垃圾堆、粪便和积聚油脂的水沟等地,常常能看到它们忙碌觅食的身影。



它们在这些地方寻找着生存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也在不经意间扮演着生态系统“清道夫”的角色。

美洲大蠊堪称生命力最强的昆虫之一,其繁衍史可以追溯到3亿 5000万年前的上石炭纪。

在传统观念中,蟑螂一直被视为害虫,而美洲大蠊也不例外。



由于它们常常出没于下水道、垃圾堆等肮脏的地方,身上携带了大量的病菌,如痢疾杆菌、霍乱弧菌、黄曲霉菌等多种病原体和寄生虫卵。

在觅食的过程中,它们会污染人类的食物,传播各种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经济损失,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美洲大蠊只有厌恶和驱赶。



然而,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了美洲大蠊身上隐藏的巨大价值。

美洲大蠊被当成药物使用已经有长时间的历史了,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在现代医学中,以美洲大蠊为原材料制成的中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除了药用价值,美洲大蠊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它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丰富、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和微量元素,甚至比常吃的鸡、鸭、鱼肉还要高。

在一些地区,美洲大蠊也被开发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虽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食用蟑螂可能难以接受,但在美食文化丰富多样的今天,它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饮食体验。



在四川的这个养殖基地里,220 亿只美洲大蠊正在实现从害虫到“宝藏”的神奇转变。

它们不再是人们眼中令人厌恶的病菌携带者,而是成为了医药领域的宝贵资源,为人类的健康和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转变不仅让我们对美洲大蠊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无限可能。也许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美洲大蠊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发现。

参考:
红星新闻《探访西昌“全球最大蟑螂基地”:220亿只“小强”住星空房吃营养餐,成为制药“原料”》2025-4-13
拱北海关《建立进境病媒生物DNA条形码库 破解国内检测关键共性难题——中山海关技术中心科研项目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5-31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