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

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以下简称“国土卫星中心”)是自然资源部直属的财政补助事业单位,主要负责自然资源陆地卫星遥感应用,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监管、执法提供卫星遥感数据、信息及产品、技术和业务支撑。

国土卫星中心在自然资源陆地卫星立项论证与预研、海量卫星数据获取和处理、影像保障与应用服务、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多项技术成果获国家级或省部级奖励,部分技术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2025年,国土卫星中心计划与首都师范大学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名,欢迎符合条件者前来报名。现将有关事宜公布如下。

合作导师


唐新明 博士,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研究员,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资源三号卫星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兼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第一委员会主席,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age and data fusion、Journal of Geoinformation Science期刊编委,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首批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卫星测绘遥感应用研究,致力于测绘卫星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等方面研究。牵头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270篇,出版专著6部,取得国家发明专利49项、软件著作权48项,主持编制卫星测绘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3项。


尤淑撑 博士,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研究员、资源调查监测部主任,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国测绘学会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资源一号02C卫星和高分多模卫星工程应用系统副总师。长期从事自然资源卫星工程、遥感应用和科技创新工作,主持实施自然资源常态化监测等重大遥感应用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


王光辉 博士,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正高级工程师、综合调查监测部主任,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卫星遥感数据处理、信息智能提取、监测监管和应用服务体系建设等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服务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高分对地观测重大专项、公益性行业专项、自然资源部基础业务等科研和工程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编专著2部,编制标准4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5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7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


李国元 博士,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研究员、卫星规划部副主任,资源三号03星、高分七号02星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2024年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注册测绘师。担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激光雷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财政项目评审专家库入库专家、《测绘学报》青年编委等。以第一完成人获得2020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第二完成人获国家专利银奖1项、第四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遥感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等。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65篇,其中SCI收录23篇,EI 收录32篇,第一/通讯作者36篇,其中2篇论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领跑者。主要从事卫星激光测高、超高分辨率光学测绘卫星预研等相关研究。


周平 博士,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研究员、数据处理部副主任,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领军人才、资源三号04星和高分七号卫星工程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及卫星高精度测绘应用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测绘科学技术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主持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课题3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自然资源部重大专项和基础业务项目10余项;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1部、参编学术专著3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项,主笔国家标准3部,参编国家和行业标准9项。


赵文吉 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减灾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卫星测绘应用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首都科技创新人才。主要从事自然地理,环境遥感与自然减灾方面的监测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先后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重点发展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重点项目等3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科技进步奖十余项。在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地理学报,生态学报,以及中国环境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收录50余篇;出版遥感、减灾以及湿地等相关专著、图集十余部。


王艳慧 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市科技新星,首都师范大学青年燕京学者。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委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智能化测绘专委会委员、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时空信息专委会委员等。主要从事多尺度时空大数据建模技术及其在智能交通、减贫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分析评价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曾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国家重点研发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以第一/独著身份出版学术专著4部,获批发明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50余篇。以第一/独立完成人/核心骨干等身份获批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测绘学会青年测绘科技创新人才、自然资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招收条件

1

近五年内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者,或将于2025年毕业的博士,或新由其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品学皆优,身体健康,年龄在40周岁以下(以办理进站手续时为准)。

2

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敬业精神,能够全脱产在本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3

专业背景或研究经历与计划招收的博士后研究方向相同。

研究方向

1. 新型激光卫星几何检校与测高技术

2. 超高分辨率光学卫星立体测图关键技术

3. 星载SAR形变监测算法及应用

4. 国土空间遥感监测与分析技术

5. 卫星遥感水资源调查监测关键技术

6. 冰川、湖泊及冻土遥感监测与应用技术

7. 自然资源遥感智能解译与应用

8. 多源载荷遥感数据复合测绘关键技术

相关待遇

本站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优厚的研究条件。

1. 解决博士后户口并提供在站期间的基本住房条件。

2. 博士后在站期间可申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中心对项目申报予以支持指导。

3. 进站博士后的日常经费、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等参照国家及中心有关规定执行,具体事宜双方面谈。

4. 博士后入站后予以认定中级职称,期满出站前,根据其在站期间的科研成果提出职称评定意见。

申报程序

凡有意申请来本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请将博士后申请表(附件1)的电子版或扫描件提交指定邮箱(邮件主题为“博士后申请—姓名”),待进一步通知后将以下书面材料邮寄至联系人。

1. 博士后申请表(附件1)1份;

2. 两位本学科领域专家推荐信(附件2)1份;

3. 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1份,应届毕业生须由培养单位出具相关证明材料,新由其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出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由培养单位提供相关证明及考核材料;

4. 博士学位论文以及两篇能反映本人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公开发表论文;

5. 其他能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科研能力的成果(如论文、专著、专利、成果鉴定、获奖等)。

本站采取“严格审核,择优录取”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地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本站对报名材料进行初审,聘请有关专家对初审合格者的研究能力进行审查,必要时进行面试。

联系方式

联系人:禄老师

联系电话:010-68412101

邮箱:573330453@qq.com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百胜村1号

邮政编码:100048

来源: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