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今天刚刚参考消息报道——美财长称:美中没有理由分离

15日路透社和法新社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14日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中美两国经济“脱钩”的风险时表示,美国和中国经济没有理由分离,两国之间有可能达成“一项重大协议”。

贝森特承认,与中国达成协议的难度比其他国家更高,因为“中国既是我们最大的经济竞争对手,也是我们最大的军事竞争对手”。


美方的话可信吗?面对中国凌厉的攻势,是黔驴技穷还是缓兵之计?

一、特朗普凌晨推文,无计可施的恫吓游戏

北京时间周一凌晨,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演了一出"变脸秀",突然将中国称作"敌对贸易国家",字里行间充斥着前所未有的激烈措辞。这种180度的态度急转,像极了街头混混耍横不成后的气急败坏——明明上周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刚宣布对手机、电脑等产品"暂时豁免"关税,转眼间又要搞什么"半导体关税"。这种朝令夕改的戏码,活脱脱把国际贸易当成了过家家。

仔细拆解这则推文,实则满纸荒唐言:所谓"20%芬太尼关税转移"不过是卢特尼克周日言论的复读;对中国"最糟糕对待"的指控更是老调重弹。

最讽刺的是,当市场最关心的125%"对等关税"是否取消、半导体关税何时回潮等实质问题,特朗普这位自诩"交易大师"却玩起了"顾左右而言他"的把戏。这种虚张声势的表演,就像赌徒输光筹码后猛拍桌子的模样,除了暴露内心的焦躁,再无他用。

二、特朗普关税工具箱见底,美式霸凌的末路狂奔

当前特朗普团队的对华策略,俨然陷入"加税-反制-豁免-再加税"的死循环。

美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周日接受ABC采访时,嘴上说着"暂时豁免",转眼就预告"一两个月内实施半导体关税"。

这种精神分裂式的政策摇摆,与其说是战略谋划,不如说是走投无路下的应激反应。就像困兽在笼中反复冲撞,既撕不破中国筑起的防线,又平添了自家经济的累累伤痕。

事实摆在眼前:美方关税武器库早已弹尽粮绝。从大豆到锂电池,从口罩到波音飞机,四年来能打的"关税牌"打了个遍。如今连"暂时豁免"都要拆东墙补西墙——这边刚给手机电脑松绑,那边就急吼吼要给半导体套枷锁。

这种拆解自家产业链的疯魔操作,连《金融时报》都看不下去,直言特朗普正在把关税大刀抡成"经济核弹",恨不得把全球经济炸回石器时代。

三、美产业链真相,百万美国人拧螺丝?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当属卢特尼克那个"百万美国人拧螺丝造iPhone"的世纪谎言。这位商务部长上周还在畅想"伟大的美国技术工人修理自动化设备",仿佛只要关税大棒一挥,就能让富士康流水线瞬间平移北美。

这种反智言论,连苹果库克听了都要摇头——要知道,中国珠三角半小时车程内聚集着上千家精密零部件供应商,这种生态系统是三十年市场沉淀的结果,岂是靠政客空想就能复刻?

现实数据狠狠抽打着这些幻想家的脸面:尽管美方威逼利诱,2023年中国仍贡献全球67%的智能手机、75%的笔记本电脑产量。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单厂产能突破95万辆,相当于德国柏林和美国得州工厂总和的两倍。

这些铁的事实证明,所谓"制造业回流"不过是政客们自欺欺人的童话故事。当卢特尼克们陶醉在"美国技术工人修机器"的幻想中时,中国工程师正在攻关3纳米芯片,比亚迪生产线正以每4.5秒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的速度改写全球产业版图。

四、中国教科书式反制:稀土管制背后的东方智慧

面对美方关税讹诈,中方的反击堪称现代贸易战的教科书案例。当美国在半导体领域张牙舞爪时,中国反手祭出稀土出口管制——这个被称作"工业维生素"的战略资源,中国掌控着全球90%的精炼产能。

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反制,让美方瞬间体会到"卡脖子"的窒息感:洛马公司的F-35生产线因钕铁硼短缺被迫降速,通用电气风电项目因镝供应中断紧急叫停。

更精妙的是,中国始终保持着"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略定力。

当特朗普团队在关税数字上做文章时,我们稳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速"一带一路"产能合作。今年前四个月,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增长13.9%,对"新三样"产品出口激增42%。这种"以开放破封锁"的智慧,恰似太极拳的借力打力——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开门纳寰球。

特朗普团队或许还没意识到,他们的关税大棒早已变成反向七伤拳。耶鲁大学的测算显示,所谓"对等关税"将导致美国中等收入家庭年均损失2100美元——这相当于普通家庭半年的汽油开支,或是孩子两年的课外辅导费用。

在加州奥克兰港,堆积如山的中国集装箱正在诉说残酷现实:由于25%的额外关税,美国零售商要么咬牙消化成本,要么将涨价转嫁给消费者。沃尔玛高管直言:"我们正经历四十年未遇的定价困局。"

更严峻的危机在资本市场发酵。尽管美联储疯狂加息,美国4月CPI仍顽固维持在3.9%高位。苹果、特斯拉等巨头市值合计蒸发超万亿美元,背后是投资者对"中美科技脱钩"的深度恐慌。

这种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戏码,连美国商会都看不下去,其最新报告警告:若全面对华加税,美国将永久性失去1.5万亿美元经济产出,相当于德克萨斯州全年GDP灰飞烟灭。

五、美方抉择:孤立中国还是拥抱未来?

站在历史十字路口,美方必须认清两个基本事实:

其一,中国市场规模已达47万亿人民币,相当于美日德总和。宝马集团斥资150亿扩建沈阳生产基地,埃克森美孚百亿级惠州乙烯项目投产,这些跨国巨头的选择,是用真金白银为"中国市场不可替代"投票。

其二,中国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9个自贸协定,正在构建横跨RCEP、金砖、上合组织的全球最大自贸网络。

这种开放格局,岂是几项关税就能封锁?

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数据,中国占美国货物贸易总逆差的比值已经连续6年下降,从2018年的47.5%降至2024年的24.6%,同期美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逆差大幅增加。2024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总额达1.2万亿美元,同比增加13%,连续四年超过1万亿美元。

事实证明,对华加征关税非但不能缩小美总体贸易逆差,反而导致美国进口成本上升,进一步扩大逆差。

解铃还须系铃人。中方早已亮明态度:要打,从关税战到科技战奉陪到底;要谈,随时欢迎回到平等协商的谈判桌。但对话的前提,是美方必须停止"说最狠的话,挨最毒的打"的幼稚把戏。

毕竟,21世纪的国际贸易不是西部牛仔对决,而是交响乐团的协作演出。当中国已奏响高水平开放的进行曲,美国若还沉迷于关税恐吓的单音乱弹,最终只能在全球化乐章中沦为刺耳的杂音。

历史的审判从不迟到。那些妄图用关税筑墙隔绝中国的人,终将被证明是在给自己的棺材钉钉子。

毕竟,当特斯拉上海工厂每30秒下线一辆Model Y,当东盟十国争相搭乘中国数字经济快车,当RCEP区域内90%货物实现零关税——这些时代强音汇聚成的,正是对美式霸凌最响亮的回答:逆流者亡,顺势者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