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GURE04/15
在互联网时代,“拼”成了很多人的消费方式。
万人拼团购买日用品、外卖软件拼一顿实惠午餐……
低价的诱惑,让“拼”文化越发流行。
但你知不知道,拥抱也可以拼了?
只需几十元,就可以拥抱对你胃口的肌肉猛男,享受肉体带给你的快乐。
这一切,都来源于网络上出现的新型消费路径:
“拼好抱”。
“拼好抱”
说起拼好抱的来源,那就要追溯到小红薯上的一个帖子。
一位女生在准备毕设的时候压力太大,就想到一个办法——花50块钱找个“男妈妈”拥抱5分钟。
“男妈妈”是啥?
从字面意思理解 ,他是个“妈妈”,那首要的就是要有一对大胸(肌)。
但区别于传统的妈妈,他们的胸一定要有训练痕迹,让人们躺在上面时,可以感受到海绵般的回弹感。
通俗点说,这个女生就是想花钱找个肌肉猛男拥抱一下。
这条帖子一出,下面评论区发出不同的声音。
有人开始踊跃自荐,晒出照片亮出自己的训练成果。
也有人表示不理解这种找一个陌生人拥抱的行为。
但更多的留言是寻找同款男妈妈,并纷纷亮出自己的IP地址。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发帖,寻找同城的“男妈妈”,这种现象,被赋予了一个专属代名词-“拼好抱”。
在小红书搜索“拼好抱”,会看到与各大地名链接的帖子。
这些发帖人,大多为女生,她们想要的拥抱时间在5分钟到1小时不等,价格基本在50块以下。
一些慷慨的女生,还会附赠一些福利,比如帮忙付掉男生的交通费,或是请男生吃一顿饭。
对男生来说,除了必备的肌肉胸肌外,他们会在见面前进行洗澡、更衣、喷香水等准备工作。
有一些优秀的“男妈妈”,因为表现良好,还会接到回头客。
有一位网友周先生,就是“男妈妈”的优秀代表。他已经提供过34次拥抱服务,平均一天2次,其中的回头客有4位。
对于局外人的我们,似乎很难理解这个体验带来的好处。
花费50元,路程1小时,只为5分钟拥抱?
这种毫无营养价值的服务,竟然有如此多参与者,甚至还有人“复购”。
但从很多亲身体验者来看,拥抱带来的感觉远超预期。
有位女生发帖分享说,自己找了隔壁区190+的男生,虽然见面的时候有些尴尬,但当抱上去的瞬间,感觉特别舒服,结束后有一种“没有抱够”的遗憾。
还有另一个女生找了一个180+,比自己小5岁的弟弟。在拥抱过程中,弟弟全程没有乱摸,最后还抱着她转了两圈。
当然,也有其他女生,还拥有了“拥抱外”的乐趣。
就像网友狐狸,一开始她参与活动,期待的只是在体感上被一个充满荷尔蒙的身体紧紧包围。
但当两人见面后,都不知道如何开始,便顺其自然地聊起天来。
没想到两人越聊越投机,甚至聊到了雅思学习,直到狐狸的朋友来了之后,两人才想起正事。
事后,两人都很有默契地没有再联系彼此,但对狐狸来说,这次体验已经心满意足了。
看到这里,你或许觉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甚至有可能发出疑问: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抽象”吗?
但“拼好抱”这种现象,并不是大脑一热的冲动行为。
它只是年轻一代,在权衡各项利弊后,想出的性价比最高的社交方式。
孤独的产物
如果仔细看一下“拼好抱”涉及的年龄人群,大多集中在95后-10前。
这个年龄段的人,被称为Z世代。他们拥有着最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最鬼马的想法,常常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虽然成长环境没有老一辈艰辛,但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不得不负重前行。
有研究表明,80%的Z世代遭受着学业、职场、容貌等多重压力,让他们无暇向外扩展自己的社交圈。
也正因为此,Z世代也被称为孤独的一代,他们非常需要即时的情感慰藉。
而拥抱就是最简单迅速,可以给予人安慰的方式。
对女性来说,拥抱时大脑会释放催产素,可以起到短暂缓解焦虑的作用。
与此同时,肌肉男性的生理特征,通过视觉和触觉强化了女生“被保护”的心理暗示,让她们有一种安全感。
对男生来说,被女生选为拥抱对象,一定程度上是对自己身材的认可,满足了自尊心,同时与异性拥抱也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
也许很多人会说,如果想要拥抱,找一个伴侣就好,为何要选择陌生人?
这是很多当代年轻人对亲密关系的矛盾心态:既渴望连接,又恐惧责任。
在这个结婚率下降、出轨新闻不断攀升的时代,很多年轻人对长期关系的信任崩塌,总会有一种不安全感。
既然爱情终会变质,那不如购买情感快消品。
这种明码标价的一次性体验,将风险控制在可视范围内,不像一段恋爱,充满了未知的不确定。
就像一位“拼好抱”的用户说的:恋爱可能被骗钱骗色,但拼好抱最多损失一杯奶茶钱。
况且这个服务,从下单到体验完成,也就几个小时,极大地节约时间成本。
如果要培养一段恋爱关系,从相识到稳定,最起码要3个月的时间。
对于每天996、通勤平均1小时的上班族来说,早已没有多余的精力再去长期应对一段感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拼好抱”这种方式,成为年轻人排解内心孤独的首选。
从本质来说,它并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一种流行社交文化的衍生品。
这种社交文化,在年轻人一代已盛行许久,它就是“搭子文化”。
搭子文化
“搭子”一词,最早起源于吴语。2007年出版的《上海大辞典》中对搭子的解释是:“一起打牌的人,引申为合伙者。”
而现在,搭子被赋予了另外一种含义:一种新型的垂直领域社交关系,比朋友的感情浅,比同事的关系规律。
搭子间拥有共同的需求,可以为某件事走在一起,但彼此间不走心,事情结束后就一拍两散。
这种极具边界感的社交行为,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心头爱。
于是,网络上涌现出各式各样的“搭子”:饭搭子、旅游搭子、聊天搭子、学习搭子、看书搭子……
当然找搭子也不是随便找的,要想搭得愉快,需求高度契合是必须的。
对于美食搭子,口味一致是必须,所以从这点来说,广东人和四川人成为搭子的可能性就较低;
找旅游搭子,旅游风格、消费观、拍照审美缺一不可;
哪怕是最简单的聊天搭子,双方可能都得先来个MBTI 认证,看看是否能成为互补式聊友。
一项项审查标准,让找搭子的过程,颇有点相亲的味道。
“万物皆可搭”,是现当代很多年轻人社交的原则。
这种看似不太牢固的社交方式,却弥补了很多传统友谊的漏洞。
25岁的学生小房,是一位美食展览爱好者。但这种爱好过于小众,她身边的朋友没有与她兴趣相投的。
在一次展览活动中,她想到在小红书发帖找搭子。本以为这种冷门活动感兴趣的人很少,没想到短短几分钟,便有数十人在下面回复。
经沟通后,小房找了五位一起同行的人,在看展当天,几个小姐妹各显神通,有的负责带路、有的负责拍照修图、有的贴心地带了纸巾湿巾。
虽然几人各不相识,但两个小时的行程下来,大家都非常愉快。
她们还创建了一个看展搭子群,经常在里面分享展览消息,并成为长期搭友。
对于小房来说,这些姐妹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朋友,因为除了展览以外,她们很少参与彼此的生活。
但这些姐妹搭子,无须太过用心地维系关系,还可以陪伴小房做她朋友做不到的事情。
有些人认为,“搭子文化”的内核是各取所取,这种带有利益的关系与传统友谊的患难与共是相悖的。
而且像“拼好抱”这种肢体接触的搭子关系,存在着一定危险性,很容易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诚然,搭子这种没有太多情感支撑的关系,注定了它不如传统关系牢靠。
但在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它大大减少了年轻人社交的时间和情感成本,满足了他们的社交需求。
“搭子文化”的出现,并没有完全遏制亲密关系的发展,而是给了人们多一项选择:
你可以仅仅去满足需求,和陌生人来一场不痛不痒的交往;
你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情感交流,与更多人建立情谊。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最重要的是要觉得舒服,不会有不自在的感觉。
毕竟社交的终极目的,还是取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