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阳,本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街头巷尾却“雪花” 纷飞。纷纷扬扬的柳絮不仅影响出行,还让不少人喷嚏连连、皮肤瘙痒。为何柳絮年年准时现身?它如何引发人体过敏?从防护妙招到环境管理,本文教你安稳度过飞絮季。

绿意轻旅

柳絮是柳树雌株繁殖的自然现象。柳树分雌雄,雌株开花后会结出带有白色绒毛的种子(称为蒴果),成熟后蒴果裂开,绒毛携种子随风飘散以传播后代。这种白色絮状物质地轻盈,随风飞舞时如同“春雪”。



图源:杭州发布

在浙江地区,柳絮的活跃期集中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例如杭州的柳絮通常在4月中下旬随风飞扬,若遇晴朗大风天气会加剧飘散。此时段的气温升高、光照充足、风力较强,符合柳絮扩散的气象条件。

除了柳絮,还有别的其他飞絮:



梧桐絮:4月初出现,主要为棕黄色果毛或白色害虫分泌物,飘散范围较近,与柳絮的形态和颜色明显不同。



杨絮:5月中旬登场,形态与柳絮相似但稍晚,且杨树在浙江种植较少,因此影响较小。

为什么柳絮可能导致过敏?

01柳絮自身的成分与物理特性

柳絮中含有油质和多糖类物质,这些成分容易黏附在皮肤表面或鼻腔、呼吸道等黏膜处,通过一系列反应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引发过敏反应。此外,柳絮质地轻盈,表面积大,容易吸附空气中的灰尘、花粉、细菌甚至病毒,形成复合过敏原。例如,柳絮携带的花粉颗粒会诱发过敏性鼻炎,而吸附的病原体可能加重呼吸道炎症。

02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过敏体质者的免疫系统会将柳絮中的物质误判为“有害物质”,释放组胺等炎症因子,导致打喷嚏、流涕、皮肤瘙痒等症状。研究发现,现代人饮食中高蛋白、高热量的摄入可能增强抗体的亢进状态,加剧过敏反应。



03环境与气候的协同作用

柳絮高发期(4-5月)常伴随气温升高、空气干燥、风速较大的气象条件,这些因素加速了柳絮的扩散和悬浮时间,使其更易被吸入或接触。此外,环境污染(如PM2.5)可能削弱人体黏膜屏障功能,增加柳絮过敏的风险。

如何预防柳絮的不利影响?01个人防护措施减少接触机会

调整外出时间:避开柳絮高发时段(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选择清晨、傍晚或雨后出行。少去树木茂盛的地方,更不要直接去闻花草,减少上呼吸道和眼睛受到花粉刺激的机会。

穿戴防护装备:佩戴口罩(阻隔飞絮颗粒)、护目镜(防止飞絮入眼)、长袖衣物及帽子,避免皮肤直接暴露。

归家后清洁:及时用温水清洗面部、鼻腔和裸露皮肤,更换外衣,防止柳絮残留室内。使用生理盐水或淡盐水冲洗鼻腔,清除过敏原。



饮食调整

补充抗过敏营养素:增加富含维生素C(柑橘、西红柿)和维生素E(坚果、橄榄油)的食物,增强免疫力。

避免高蛋白饮食:减少鸡蛋、海鲜等高致敏食物的摄入,降低抗体亢进风险。

遵医嘱用药:过敏性鼻炎患者可在发病前一周左右开始使用抗过敏药物,如口服抗过敏药物+鼻喷雾剂,使鼻腔内药物浓度能够与高浓度的致敏物质抗衡,从而减轻过敏反应。但一定要先咨询专业医生,遵医嘱,勿盲目!

环境管理

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室内飞絮,保持湿度在50%-60%以减少悬浮。

减少室内飞絮残留:定期用湿布擦拭家具和地板,避免干扫扬尘。



02其他注意事项

警惕火灾风险:柳絮富含油脂,遇明火易引发火灾,需避免在飞絮密集区吸烟或使用明火。

区分过敏类型:季节性症状(如仅在4-5月发作)更可能由柳絮引起,而常年性过敏需排查其他过敏原(如尘螨、霉菌)。

增强长期免疫力: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如瑜伽、游泳)可调节免疫平衡,降低过敏易感性。



总之,柳絮过敏是免疫系统对柳絮成分及其携带污染物的过度反应,需通过物理隔绝、环境控制、饮食调整和药物干预多管齐下预防。对于易感人群,建议结合个体差异制定防护方案,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疗支持。随着科技发展(如抑制剂注射、树种改良),未来可能从源头减少柳絮困扰。

担心记不住?五字口诀助你全方位防护飞絮

躲:室外活动尽量避开10时至16时杨柳絮飘飞高发时段,可选择早晨、傍晚或雨后等飞絮较轻的时段。

捂:外出可佩戴一次性防尘口罩、墨镜、防护镜、纱巾等,对飞絮进行有效物理遮挡。皮肤和飞絮接触后不要抓挠,因为人的面部皮肤娇嫩,口、眼、鼻等处的黏膜防病能力较弱,揉搓和抓挠容易造成其破损,并让飞絮携带的病菌和手上的病菌趁机而入,加大危害。

扫:居家注意关闭纱窗,避免飞絮飞入室内;若有飞絮飘入,可用吸尘器及时清理,或喷水湿化后清扫。

防:飞絮容易被引燃,户外勿乱扔烟头,发现飞絮积存要及时清理,以防发生火情。

清:外出回家后用清水及时清洗面部,用生理盐水清理鼻腔、口腔。

部分内容来源:国家应急广播、杭州发布

审核专家:宦才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浙一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浙江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秘书

靠谱出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