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4月14日至15日,“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采访团来到安徽省金寨县调研,成员们先后走进流波䃥镇和古碑镇,了解大山深处的农业、林业产业发展情况。

引进竹制品生产企业 让小乡村长出“致富竹”

4月14日,金寨县流波䃥镇黄畈村的一家竹制品加工厂房里一派繁忙景象。一根根品质优良的毛竹被分割成整齐的长段,最终通过流水线编织成一捆捆径向帘装上货车。

流波䃥镇宣传委员张雪梅向大皖新闻记者回忆,早在数年前,这个繁忙的工厂所在之处只是一片荒地。“我们镇是毛竹的重要产地,过去,由于缺少竹制品加工厂,村民们砍伐的毛竹只能低价卖去外县,价格还不尽人意。”

2020年11月,流波䃥镇在黄畈村修建了车间,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了双棱竹制品加工有限公司。在当地政府的配合下,仅用时三个月,便建成了2400平的加工厂房。


工人正在编织加工径向帘。

“之所以选择金寨,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的毛竹资源丰富,另一方面是这里的营商环境好,村民淳朴。”双棱公司总经理张维春说,目前公司已将厂房扩建至4800平方米,在当地招工60余人,“一年消耗3.5万余吨毛竹,年产值2000多万元。”

张雪梅表示,通过招商引资,不仅解决了村民们在家门口的就业问题,每个月收入超4500元,更让原本不值钱的毛竹售价突破500元每吨,随处可见的毛竹已成为村民们的“致富竹”。

“下一步我镇将有选择地引进生产新产品、差异性产品的竹加工企业,推进竹加工企业相互合作、互通有无,加强对竹沥、竹板材、竹工艺品等深加工产品的研发,让每一根竹子都能得到充分利用。”流波䃥镇书记张万永说,毛竹作为大别山区的重要林业资源,正孕育出无限生机。

30年持续改造发展 大山深处飘来“金叶子”

回忆起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荒地改造茶园工程,金寨县古碑镇留坪村原村书记张必恩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1993年前后,在金寨县委组织部的驻点帮扶下,古碑镇留坪村采取民工建勤、以工代赈等方式,统筹开展破荒山、垦茶园的大工程。作为当时的村委书记,张必恩亲自参与到区域划分、种植茶树苗等工作中,“那时的村里很穷,但人人都朝着一个目标努力,一锄头一锄头地开垦出现在这片致富的茶园。”


留坪村村民正在采茶。

经过30多年的发展,留坪村已改造建成1500余亩梯田茶园,茶园面积不断增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增强。“现在茶叶的收入很可观,一户家庭若劳力充足,一年可增收两万到三万元。”

茶园发展起来了,当地镇政府又开始尝试探索文旅融合项目。

2021年开始,古碑镇累计投入资金500余万元,修建生产性道路2200米,建设茶园田间学校243平方米,补植茶苗110亩。通过将1000余亩的茶园与冲沟、山脉、谷地、台地及公路风景融于一体,同步建设“五岭一山”生态公园、“爱情湾”茶园摄影基地、茶园天空之境等风景平台,让这片茶园成为周边市民的观光打卡点。


景色怡人的留坪茶园。

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村民的创业激情也进一步被激发。张必恩便于2024年自创了采茶服装租赁项目,为游客提供传统服饰拍照体验,留坪茶园附近也有一家农家乐开业。

30年的持续改造发展,留坪茶园不断更新,源自大山里的“金叶子”使群众的腰包更鼓,获得感、幸福感更高,乡村振兴的目标也更近了。

大皖新闻记者 龚润泽 摄影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