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4200天

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2130个词条

01

最近看了一则帖子,让人如鲠在喉。

题主和老公领证不到一个月,老公发来消息,转达公公的意思,说婆婆血脂高,要吃叶酸缓解症状。恰好医院有一个免费领叶酸的活动,但是只有孕妇才能享有这个特权。

所以公公就报了题主的名,并交代后期回访电话打来的话,就说是题主自己领的。

先斩后奏的做法让题主无语。

题主觉得能免费领的东西一般都很便宜,上网查了一下,网上买5盒叶酸连20块钱都不到,不明白为何公公要冒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去免费领。

题主越想越觉得公公的行为让人不舒服,就把这件事放到网上。

帖子一经发出,就引来网友热议:

“聊天记录看老公主要是通知你回访的电话不要说漏嘴,而不是问你能不能给信息,说明你公公已经用了你的信息,根本不尊重你。”

“刚领证就迫不及待占便宜,他拿了你这份那你吃什么?”

“太不拿人当外人了,我舅舅也是,他用我的身份信息谎称是给自己公司申报补贴,还说一次性的。后来才知道是拿来避税,而且每个月都在虚报,气得我发抖。”



从公公的角度来说,题主是自己儿媳妇,已经是一家人了。

但毕竟是刚过门的儿媳,擅自用别人的身份信息,已经越界了。

而且连一声招呼都没打,更加让人心里不舒服。

毕竟就算是亲生女儿,也要有边界感。

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说:

“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成年人没有边界感,简直是场社交灾难。

与人交往,只有保持适度的距离,才能拥有舒适的人际关系。

这是一种格局和情商,也是成年人的基本修养。

不幸的是,太多的人不懂得尊重彼此间的界限,还得寸进尺,不断尝试挑战对方的底线。

02

之前看过一个帖子。

帖主有一个认识多年的异性朋友,以前关系很好,经常聊天,自从帖主有了男友,朋友也有了女友后,双方都保持边界,一年聊不到3次,一次十几句话。

后来帖主失恋了,还影响了工作。

帖主之前为了这个前男友,放弃某地的公务员选择了他老家的公务员,和男朋友分手了,现在这个岗位帖主犹豫要不要放弃,自己拿不定主意,于是联系了这个异性好友。

发信息的时候,好友正在陪女朋友逛街,信息回的也比较敷衍,让帖主心里不舒服。

聊着聊着,发现对方的口气换了一个人,朋友的女友用朋友的微信发信息给帖主,说这个人已经有女朋友了,让帖主注意一下。

帖主非常生气,认为自己做的没有问题,只是跟朋友聊工作,没有聊其他的。

而对方却不客气地指责自己,气不过的帖主发出来让网友评评理。

结果网友们一边倒地反对帖主。

豆瓣网友热评:如果他谈恋爱没跟你说,那是他的问题。如果你知道他有女朋友并且女朋友很介意却还不停止,那就是你的问题。

作家周国平曾说: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而一切麻烦和冲突都源于想要突破这界限。”

我们生活中多数的烦恼,都源于人与人之间边界感模糊,最终,累了自己、冷了关系。

《君子行》里说:“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懂得避嫌、有边界感,是对他人基本的尊重,也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而有边界感的人,往往更能获得他人的尊重。

颜宁和李一诺毕业于清华大学,一个是科学家,一个是女强人。

二人相识几十年,被称为“最强闺蜜”。

不过从她们初识起,就发现彼此是完全不同的人。

颜宁爱看武侠小说,李一诺却一心读书;颜宁喜欢看电影,李一诺从不进电影院。

尽管如此,两人谈起对方,眼里依然是满满的欣赏。

当年颜宁去美国任教很多人不理解,面对大众的质疑,李一诺回应:“她喜欢就好。”

面对自己儿女双全,而颜宁40多岁还不考虑结婚,李一诺也淡定地回答:

“那是她的生活,我瞎操什么心啊?”

真正的朋友,就是这样尊重彼此的边界,才能成就惺惺相惜的情谊。

有人认为建立边界感是种排外,其实不然。

远而不疏是种能力,近而不入是种智慧。

明确自己和他人之间的边界线,是互利共赢的事。

当我们建立了清晰的边界,不仅你会感到舒服,别人也会很轻松。



03

曾经看过一条热搜“我拉黑了我姑姑”。

视频中,女孩说姑姑看着她长大,两人的关系特别亲,但越亲近就越不可避免地要承受姑姑的“调侃”。

她做过整容手术,姑姑便时不时地在她的脸上挑毛病。

更让她受不了的是,姑姑还因此给她起外号。

她多次提醒,但对方根本没当回事。最后,她回怼姑姑,并将她拉黑。

视频发到网上,引发了不少网友共鸣。

作为亲人,往往打着“好心”的旗号,模糊了边界,听不懂“弦外之音”,看不到“隐性规则”,感受不到“欲言又止”。

因此交往中才出现了这些尴尬时刻,让我们像窒息一般难受。

所以说,成年人的边界感就像空气,消失了才知道有多重要。

自以为熟,往往早出隔阂;关系越熟,分寸越不可失。

三毛曾说过:

“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诺;

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舒服的关系,向来亲而有间。

当关系有了边界,生活就变得简洁。

保持边界感,是成年人应有的自律。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乔治·戴德在《自我边界》一书中说: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有边界意识的人,他们心里一定装着别人。

没有边界意识的人,最终消耗的都是他人的善意。

人与人相处最好的关系,不是不分你我,而是熟不逾矩。

越是亲近的人,越应该守好双方的“边界”

共勉。

作者:绿窗纱 ,撰稿人,与文字共舞,弄墨香满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