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全球贸易环境中,关税战的涟漪正层层扩散至润滑油行业的各个角落。近期,我们看到行业头部厂家因成本倒逼,纷纷发出涨价函,这看似是应对成本压力的无奈之举,实则在市场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在日前中国润滑油信息网(sinolub.com)的在线调查中,大多数的读者用户认为,“玩涨价去库存套路?市场冷清卖不动,先喊涨价让经销商国货,库存压力一键转移! 润滑油经销商的感受究竟如何?让我们看看下面来自某润滑油经销商的来信心声。


“涨价去库存”,经销商的苦水向谁诉?

(某润滑油经销商来信)

最近润滑油市场这波“涨价去库存”的操作,真的把我们这些经销商坑惨了!今天必须来吐槽吐槽,也让大家看看这背后的乱象。

市场环境本就不景气,消费者对润滑油的需求明显下降。以前那些老客户,订单量一个月比一个月少。走在汽配城,冷冷清清,往日的热闹不再,大家都在为销量发愁。本想着能熬过这段艰难时期,可没想到,上游厂家却玩起了 “涨价去库存” 的套路。

厂家突然宣布涨价,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什么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可稍微打听一下就知道,这些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就拿基础油来说,同期市场上基础油价格明明趋于稳定,甚至还有些小幅度的下降,哪来的成本大幅增加?分明就是为了转嫁他们自己的库存压力,才想出这么一招。

这一涨价,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我们经销商。为了维持一定的利润空间,我们不得不跟着提高产品价格。可这一提高,客户更不买账了。本来市场就冷清,消费者在选购润滑油时就更加谨慎,看到价格上涨,直接就转向其他品牌,或者选择一些价格更低的替代品。我们的库存不但没减少,反而越积越多,资金也都压在这些货上,周转变得异常困难。

厂家在宣布涨价之前,根本没有考虑过我们经销商的利益。既没有提前和我们沟通协商,也没有给出任何应对市场变化的策略。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库存能不能清空,能不能把资金收回来,却完全不顾我们在市场一线的艰难处境。

更过分的是,在涨价的同时,厂家还不断地给我们施加压力,要求增加进货量。说什么只有多进货,才能享受更优惠的政策,以后的合作也会更顺畅。这不是明摆着威胁我们吗?不增加进货量,就会在后续的合作中受到各种限制;增加进货量,我们又实在没有这个能力,也不敢冒这个险。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价格涨起来之后,市场到底会变成什么样。

有些厂家甚至还放出风声,说这次涨价只是个开始,如果市场情况没有好转,还会继续涨。这让我们更加不知所措。一方面担心不进货以后价格更高,成本增加更多;另一方面又害怕进了货卖不出去,最后砸在自己手里。

在这场 “涨价去库存” 的游戏中,我们经销商成了最无辜的受害者。厂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市场规律,随意涨价,把库存压力全部转移到我们身上。而我们在这场博弈中,没有任何话语权,只能被动地接受。

希望厂家能够多听听我们经销商的声音,正视市场的实际情况,不要为了短期的利益,损害了整个产业链的利益。


成本倒逼,市场低迷!大家都不容易!

市场人士认为,从表面上看,关税增加、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因素,的确让厂家的生产成本直线上升。基础油、添加剂等关键原料,受国际形势及贸易政策影响,价格起伏不定,厂家运营成本大幅增加,涨价似乎有理有据。但当我们将视角转向市场一线,却发现另一番景象。经销商们正深陷市场低迷的泥沼,库存积压如山,销售业绩难有起色。终端需求因经济大环境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降低,市场需求持续疲软。

头部厂家的涨价行为,本期望通过价格调整缓解成本压力,却在不经意间将库存压力转移给了经销商。经销商们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若不跟进涨价,利润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另一方面,涨价又可能导致客户流失,本就冷清的市场更加门可罗雀。而厂家在涨价决策过程中,与经销商的沟通往往不够充分,未能充分考虑经销商的实际承受能力与市场现状。

业界人士呼吁厂家在制定价格策略时,应多倾听经销商的声音,充分考量市场的实际需求,寻求更为合理、共赢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期待经销商们能积极发声,共同探讨应对当前困境的有效途径,携手度过行业寒冬。


在线调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