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战友、军属们,好消息来了!2025年最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正式施行,其中关于军人亲属来队的保障政策有了更暖心、更细致的规定。不少战友感慨:“以前家人来队,总怕麻烦组织,现在有了明文规定,心里踏实多了!”今天,咱们就结合最新政策,把军人亲属来队的那些事儿一次性说清楚,全是干货,建议收藏转发!


第一,接送站有了“官方保障”

过去,家属来队最头疼的就是交通问题。尤其是偏远地区的部队,家属下了火车、飞机还得辗转倒车,既费钱又折腾。现在不一样了!新条令明确:军人休假、家属临时来队或家属遇有疾病等情况时,所在单位可以安排车辆到车站、码头、机场、医院接送。注意,这里用的是“可以安排”,不是“必须”,但绝大多数单位都会落实。有战友分享:“上周我媳妇带孩子来队,营里直接派车去高铁站接,孩子一上车就喊‘爸爸的部队真棒’,心里特别暖!”

不过也要提醒,这项福利是“因需而用”,不能滥用。比如家属自己打车很方便的,就别再申请公车了。毕竟部队资源有限,咱们得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第二,留住时间更人性化

新规对亲属留住时间做了细化: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每年累计不超过45天,特殊情况可延长15天(需团级以上批准);其他直系亲属(如父母)不超过10天;非直系亲属原则上不安排留住,确有需要的,士兵由营连级批准,军官由直接首长批准。

对比旧规,最大的变化是“累计时间”的计算更灵活。以前有些单位按单次停留算,现在全年累计,方便家属分批次来队。比如军嫂带孩子暑假住30天,国庆再来15天,合计不超45天就行。有军属反馈:“以前怕超时间,待得提心吊胆,现在能合理安排探亲计划了。”

但要注意两点:一是“非直系亲属”留宿审批更严格,二是部队驻地附近经商、务工的亲友不得留营。这条是为了防止利益输送,咱们得严格遵守。


第三,住宿条件升级

过去家属来队,住招待所还是临时住房,全看单位条件。现在新条令强调“通常在部队招待所或家属临时来队住房留住”,许多部队已扩建或翻新了家属房。某边防团今年就新建了20套“探亲公寓”,空调、Wi-Fi、儿童游乐区一应俱全。一位军嫂说:“以前住老平房,冬天漏风,现在新房有地暖,孩子来了都不想走。”

不过资源有限,建议家属来队前提前和单位沟通预约。如果赶上旺季住满了,也可以申请就近的军民合作酒店,部分单位还会提供补贴。

第四,团聚活动更有仪式感

新规要求,亲属来队时,单位首长应安排军人与亲属团聚,并介绍其在部队表现。别看这一条简单,意义重大!不少单位借此推出了“军营开放日”:让家属参观训练场、体验轻武器模拟射击、共进“团圆餐”。某炮兵旅还组织“军娃夏令营”,孩子们跟着爸爸出早操、学叠被子,既增进了感情,也让家属更理解军人工作。

有战友说:“以前家属来队就在宿舍干坐着,现在能参观荣誉室、看训练演示,老婆终于明白我为什么总说‘部队是家了’。”

第五,特殊情况特殊照顾

新规特别提到“家属遇有疾病等情况可安排车辆接送”,这一条很暖心。某舰艇部队军官老张的父亲突发心脏病来队驻地医院手术,单位第一时间派车接送,还协调了军队医院专家会诊。老张感慨:“组织替我解决了后顾之忧,我必须更努力报效国家!”

此外,多地还推出了“军属探亲绿色通道”:比如机场优先值机、医院优先挂号、景区免门票等。具体政策各地不同,建议来队前关注当地双拥办通知。

这些新规的背后,是国家对军人军属的实实在在的关怀。一位老兵说得好:“政策暖心,但咱不能‘恃宠而骄’。”亲属来队既要享受福利,也要遵守部队纪律,比如不干扰正常训练、不拍摄涉密场所等。

最后提醒各位战友:新规落地需要过程,如果个别单位执行不到位,可以通过正规渠道反映,但千万别急躁。相信随着政策细化,军人家庭的团聚之路会越来越顺畅。

(看完别忘了转发给身边的战友和军属,让好政策惠及更多人!)

——本文综合自《解放军报》、中国双拥网、各战区官方公众号最新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