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负责人做客“民生访谈”,回应市民关切
陪诊服务将形成统一定价
在老龄化程度达37.4%的上海,老人的生活起居令人牵挂。
老人外出就餐,家门口是否有社区食堂?老人看病,怎么找陪诊服务?如果家里保姆返乡,是否可以“短托”住进养老院?独居老人住进医院后,谁来为其签字?没有继承人的老人离世后,遗产又归谁?
在昨天举行的2025上海“民生访谈”中,市民政局局长蒋蕊围绕老年人相关民生事项一一回应。蒋蕊透露,未来,上海将形成统一的陪诊服务定价标准、统一的平台入口,让更多上海老年人能享受到优质便利的陪诊服务。另外,今年上海将修订《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关于意定监护的实践探索有望上升至法规予以固化。
陪诊服务纳入养老服务补贴
今年,市民政局会同市卫健委制定了“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并在浦东、杨浦、松江、徐汇、长宁、普陀、静安、虹口、黄浦等9个区启动陪诊服务试点。蒋蕊表示,目前本市已完成陪诊人员的招募,正有序开展培训、考核工作。
“陪诊服务的培训对象面向养老服务机构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我们会同市卫健委组织专家对培训大纲进行论证评审,在考核方面设置了一定比例的不合格率,确保陪诊师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蒋蕊表示,各试点区将根据培训考核情况,陆续向社会发布具备常态化专业服务能力的养老服务机构名单,老年人及其家属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应机构和陪诊师提供助医陪诊服务。
有市民来电表示,对一些退休老人来说,一次陪诊服务如果要支出几百元钱,觉得有经济压力。蒋蕊表示,将把专业陪诊服务纳入本市养老服务补贴服务内容,对低保、低收入等困难老年人实行兜底保障,同时也鼓励各试点区、街镇结合购买服务等形式为80岁以上高龄、独居等特定对象提供低偿、普惠的助医陪诊服务,通过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一定资助。
“通过试点,我们要发展一批能规范提供陪诊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和一支陪诊师队伍,探索形成本市老年人助医陪诊的服务流程、收费机制和监管举措。”蒋蕊表示,未来,全市层面将在总结这半年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明确规范,并形成统一的定价标准、统一的平台入口,让更多上海老年人能享受到优质便利的陪诊服务。
今年新建30家长者食堂
蒋蕊表示,到2024年底,全市共建成社区长者食堂405家,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今年将新建30家社区长者食堂。对部分远郊地区考虑辐射面积,在社区长者食堂之外,鼓励设立老年助餐点,由社区长者食堂配送。目前,在送餐方面,本市已专门出台鼓励运用市场化机制发展送餐服务的意见。几个区已和市场化平台形成良好送餐机制。
六成“短托”老人变“长住”
养老机构通过“短托”“试住”等服务向老人打开大门,在上海已成为常态化服务项目。记者了解到,部分老人由“短托”变“长住”,转化率达六成。
据悉,今年春节半个多月,全市有260多名老人选择“短托”服务。“我们了解到,到试住结束时,有150位老人表示很愿意‘长住’。”蒋蕊表示,推出短托服务的初衷是为了缓解阶段性的老人居家照护困难,同时推动养老机构打开大门,为更多老年人所了解接受,让他们对未来养老有更好的预期和信心。
意定监护,有望上升至法规
在公益咨询中,不少高龄独居老人面对律师吐露焦虑:子女不在身边,如果发生意外,自己能依靠谁?如果自己住进医院,谁来为其签字?
蒋蕊表示,她曾实地调研过一家名为尽善社会监护服务中心的社会组织。成立多年来,该机构已接受了相关咨询服务200多例,其中正式确定监护关系的达40例。
其中一个案例颇具代表性。一名八旬老人与儿子感情不睦,便将监护权交托给社会组织。委托期间,老人突发急症,机构为老伯作了重要的医疗决定。这场差点天人相隔的意外,让父子两人幡然醒悟,谅解了彼此。老人撤销了委托给机构的监护权,重新回归家庭。
蒋蕊透露,结合今年修订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关于意定监护的实践探索有望上升至法规层面予以固化。“在老人没有监护人时提供服务,意定监护服务内容包括居家照护、养老机构入住与迁出、医疗抢救以及身后事的代理等。”蒋蕊表示,市民政局将对从事意定监护的社会组织,以及如何来开展意定监护服务作出相应规范,明确程序、条件、流程。比如一旦老人和机构间发生纠纷后,应该如何划分权责、调解矛盾。
遗产管理制度形成闭环
老人离世后留下的遗产,如果没有继承人,作为遗产管理的“兜底主体”,民政部门的职责界限在哪里?
“遗产管理制度到底怎么落地?我们用了2年时间推动。”蒋蕊表示,针对孤老遗产无人继承的情形,市民政局已出台相关指引,形成闭环,“目前这条路已经走通了”。
蒋蕊表示,上海近年来已有数十起相关案例。此前由于缺乏相关政策和规范指引,部分区民政局在实践中“踩坑”,有的还收到一纸诉状,导致账户被冻结。
去年底,上海专门出台《关于民政部门履行遗产管理人职责以及处置无人继承遗产的若干意见》,厘清如何查询财产信息、设置遗产管理人资金专户等。“政策出台以后,我们通过设立专门的账户,把这个环节走通。”蒋蕊表示,民政部门加大相关培训,还专门出台相应指引解读文件,“我们预判未来老人遗产无人继承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希望通过规范指引,推动‘民政部门担任遗产管理人’制度落实形成闭环”。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王海燕 肖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