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5月1日后发现集中出租的村民自建房不符合《条例》的要求,会责令其不得继续出租。”
今年5月1日施行的修订版《北京市消防条例》中,增加了对人员密集场所、村民自建房的疏散楼梯、安全出口数量的要求。养老院、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该设置多少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集中出租的村民自建房,只有一个安全出口,该如何增设安全出口?4月11日上午,新京报记者随北京市丰台区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员,到一家养老院、一处村民自建房集中地进行检查。
街道工作人员向防火监督员展示两栋村民自建房之间搭的通道。
人员密集场所设置了多个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提高疏散效率
上午九点半,新京报记者随防火监督员进入位于石榴庄街道的泰颐春养老中心。据了解,该养老中心共有地上6层,地下2层,面积在15000平方米左右,每层有3个疏散楼梯,一层有8个安全出口,每个房间门后都有逃生疏散图。
防火监督员经过检查发现,常闭式防火门皆完好并保持常闭状态,墙壁消火栓功能正常,逃生疏散通道没有堆物堆料被堵塞的情况,常闭式防火门上也贴着“消防通道严禁堵占”的提示。
该养老中心负责人还向新京报记者展示,每一层都设置了发生火灾后的避难空间。据了解,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养老院,需设置避难空间。如果发生火灾,工作人员可以将老人推入避难空间,拉下防火卷帘,然后再打开一扇连通阳台的密码门,将老人推到阳台上,等待消防员通过消防云梯车将被困的人救离火灾现场。该空间还设有水管、消防电话等应急设施。
“我们曾联合消防救援站展开多次消防演练,有应急预案,每次演练都不会通知工作人员时间。”该养老中心负责人说。
修订版《北京市消防条例》第四十七条提到,人员密集场所应当按照规定设置一定数量、相对独立的疏散楼梯或者安全出口;设置一部疏散楼梯或者一个安全出口的,还应当依托外窗、阳台等设置相对独立的逃生口。经检查,该养老中心符合该条规定,且虽已有一个以上的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但也将避难空间和阳台相连,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逃生口。
丰台区消防救援支队的防火监督员张冉表示,近年来,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多发火灾事故,这类场所具有人员自主意识差的特点,“设置多个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就显得格外重要,能有效提高逃生疏散效率。经过检查,该养老中心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无遮挡,未被堵塞。”张冉说。
养老中心负责人向防火监督员展示,打开密码门避难空间可与阳台相连。
村民自建房增设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否则《条例》实施后不得出租
随后,新京报记者随防火监督员来到了位于丰台区“时马邓后海”区域的时村。据了解,“时马邓后海”地区是临南三环的唯一一处城中村,村内道路四通八达,集中出租的村民自建房众多,房距狭窄,租客多是快递、维修、保安、保洁等群体。
大红门街道武装部部长孟春雷向新京报记者介绍,修订版《北京市消防条例》发布后,街道工作人员向时村村民们进行了宣传,要求集中出租的村民自建房设置不少于两个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修订版《北京市消防条例》第四十三条提到,“村民自建住宅应当符合农村消防规划,建筑物的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隔和安全疏散应当符合有关消防技术标准。集中出租用于居住的,应当按照标准设置不少于两部疏散楼梯或者两个安全出口,并保持畅通。”
新京报记者参观了一处尚未设置第二个安全出口的村民自建房。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该自建房一共有3层,每层有5个房间,整栋自建房设置了一个外挂楼梯,房里住满了租户。孟春雷介绍,5月1日前,将在三层搭建一个能通往房顶的楼梯,“如果火灾发生了,租客可以通过爬楼梯前往房顶,然后走到紧挨着的其他自建房房顶,实现逃生疏散。”
村民自建房三层将设立一个通往楼顶的梯子。
防火监督员郭红旗发现,该自建房外挂楼梯上放有烹饪用的卡式炉、液化气罐等,他嘱咐街道工作人员,“疏散通道不能堆物,被堵塞了会影响逃生。”
新京报记者还参观了一处已经增设疏散楼梯的村民自建房。房东在顶层搭建了一个铁制梯子,如发生火灾,租客们可以通过梯子爬到房顶,该自建房房顶和邻近自建房房顶之间搭了一个通道,租客们可以走该通道疏散到邻近自建房房顶。
两栋自建房之间搭设了通道。
该自建房房东侯先生说;“上个月收到了村委会的通知,需在修订版《北京市消防条例》实施前,增设一个疏散楼梯,增加一个安全出口,保障租客们的安全,我们就找师傅增建了楼梯和通道。”
新京报记者还注意到,有部分村民自建房本就有两部疏散楼梯,无需增设。
防火监督员郭红旗表示,在修订版《北京市消防条例》实施前,支队联合属地政府积极展开宣传,摸排出来了不符合条例的村民自建房,并督促其尽快增设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如果5月1日后发现集中出租的村民自建房不符合《条例》的要求,街道、乡镇、村委会会责令其不得继续出租。”
出 品:北京消防全媒体中心
编 辑: 刘鸿涛
审 核:詹 璐
来 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