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
4月7日,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总工会2025年职工夜校公益培训开班。来自辖区的400余名职工会员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分别前往区工人文化宫、普达康养职工之家、电商职工之家等职工阵地,走进自己喜欢的培训课堂,共享工作之余的美好时光。
当天傍晚,在普达康养职工之家网球中心,大家挥汗如雨,匹克球、网球培训热火朝天。“正手握拍时,手掌朝下,大拇指和食指形成V字,每个人都检查一下自己的握拍是否正确……”网球教练周婷向学员们示范着正确姿势。仁和区工人文化宫同样热闹,职工会员汇聚在此,沉浸式感受瑜伽、舞蹈、摄影、手工DIY等的乐趣。
职工夜校公益培训现场。仁和区总工会供图
“看到职工夜校开班的消息特别开心,赶紧定了闹钟卡点抢课。现在下了班就能来练练瑜伽,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心情。”职工管媛笑道,她已经连续三年报名,参加工会公益培训班成为她业余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仁和区,和她有着同样想法的职工不在少数。白天上班,晚上充电,周末学艺……“上夜校”和“充电赋能”成了当下仁和区职工时髦的夜生活与新风尚。
从报名时期的“一课难求”,到开课时的气氛热烈,再到回访时超过95%的满意评价,仁和区的职工夜校凭什么在辖区职工中“火出圈”?
记者了解到, 近年来,仁和区总工会聚焦精准服务职工,以“培育优秀人才、培养健康情趣、培植精神家园”为目标,创新打造出“1+N+2”职工夜校模式。即:以赋能成长为抓手,构建1个全服务平台;以职工需求为导向,打造N个培训阵地和课程内容;以职工满意为标准,涵养职工一技一艺两项素质。
“开办‘职工夜校’,关键在于找准定位,有效赋能。既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紧跟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步伐;也要贴近职工需求,最大程度提供资源与便利,让职工有空来、愿意来,更能带回实实在在的收获。”仁和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这里,职工“缺什么”就能“补什么”,“需要什么”就能“培训什么”。
仁和区总工会职工夜校为全公益模式,没有硬性要求,没有苛刻限制,采取“职工下班,工会上班”服务模式,利用晚上、双休日等,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各类公益培训。为了保证培训质量,让普惠福利精准触达、真正惠及职工,仁和区总工会整合工会阵地,也积极发动了社会力量。辖区文艺培训机构、职业技术学校、专科精神医院、心理咨询机构等多种培训资源加入,为课程的专业性与实效性保驾护航,也拓宽了时空与领域的覆盖范围,给职工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全过程的学习服务。
丰富的课程选项,则来源于对职工需求的充分关注。培训内容集技能提升、素质提高、才艺培养、心灵滋养等于一体,涵盖思想引领、文化艺术、职业发展、社会融入、创业创新五大类别。摄影、烹饪、面点等课程,让职工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多门实用技术,为工作和生活增添可能。舞蹈、瑜伽、网球等课程,让职工从繁忙的工作中暂得喘息,愉悦身心、健康体魄、释放压力。值得一提的是,仁和区总工会通过开设阅读主题沙龙、劳模工匠大讲堂、职工心理健康等讲座课程,将职工思政教育、职工心理健康体系建设等融入公益培训之中,让工会的多重任务与服务职工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
立足“职工夜校”这一公益培训平台,仁和区总工会实现了工会普惠与社会力量的汇集,引领思想与服务职工的融合,职工放松身心和学习成长的兼顾。如今,仁和区“职工夜校”已走进辖区职工的学习、工作、生活、休闲娱乐等全场景,成为助力辖区职工群众精神文化共同富裕的具象体现。
(任婧 四川工人日报记者张宸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