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31日傍晚,一辆美式吉普车在黄土高原的沟壑间颠簸前行。67岁的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掀开帆布帘,望着远处暮色中的窑洞群,不禁攥了攥手里的《西行漫记》

这本书两年前在新加坡初次读到时,他估计想不到自己会以这种方式走进书中描绘的红色圣地。

"陈先生,前面就是延安城了。"八路军副官的话音未落,车窗外突然爆发出了整齐的口号声。百余名青年学生举着"欢迎爱国华侨"的横幅,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奔跑相送。

陈嘉庚探身望去,发现这些年轻人穿着打着补丁的灰布军装,腰杆却挺笔直,眼神里透着和重庆青年截然不同的精气神。



山城重庆的"纸醉金迷"

陈嘉庚到访延安前,先去了重庆。1940年3月26日,陈嘉庚率50人慰问团抵达重庆。蒋介石批了8万块钱接待专款,行政院长孔祥熙更是把私人豪华宾馆腾了出来。

当陈嘉庚走到嘉陵宾馆的水晶吊灯下时,扑鼻的茅台酒香和窗外衣衫褴褛的难民形成了刺眼对比。

"孔院长,这招待所是您的私产?"陈嘉庚直指要害。面对质问,孔祥笑着说:"别人开也是开,何乐不为?"

这句话让陈嘉庚彻夜难眠,他走访街头,发现政府官员公然倒卖军用物资,警察局门口贴着"严禁讨饭"的告示,夜总会里是国民党要员搂着歌女狂欢。



在重庆的60多天里,陈嘉庚每天都被邀请参加各种宴会,他后来在《南侨回忆录》中写道,那些政府委员身居要职,却假公济私、贪污舞弊、生活奢华,他很难看到中国的救星何时出现,国家前途深可忧虑。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这是陈嘉庚对国民党的印象。

此时,陈嘉庚想起了之前读过的《西行漫记》,萌生了去延安考察的想法。中共方面得知后,毛泽东亲自发来电报邀请。

蒋介石得知陈嘉庚要去延安,百般劝阻,还说了很多共产党的坏话,这反而坚定了陈嘉庚想去一探究竟的决心。

延安窑洞的"意外饭局"

1940年6月1日午后,杨家岭的窑洞里,毛泽东和陈嘉庚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土炕边的小方桌上,摆着粗瓷碗盛的小米粥和两碟咸菜。



毛泽东微笑着说:“陈先生,一路辛苦了,延安条件简陋,只能用家常便饭招待您。”

陈嘉庚连忙摆手:“主席客气了,能和您相见,已是嘉庚之幸。”

当毛泽东提议饭后去枣园散步时,陈嘉庚突然起身:"主席,我今天是来吃饭的。"

这句话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陈嘉庚环视窑洞,看见墙上褪色的军事地图,土炕边磨损的竹椅,还有毛泽东补丁摞补丁的灰布军装。

他突然明白,这位共产党领袖的"请客",不是重庆的山珍海味,而是最真实的生活。



这时勤务兵端来一碗鸡汤,毛泽东解释是邻居老大娘听说贵客临门特意送来时,陈嘉庚的眼眶湿润了。

他想起在重庆,蒋介石为他举办的豪华宴会,山珍海味摆满一桌,陪酒的官员们个个脑满肠肥。

而在这里,领袖和百姓同甘共苦,一碗鸡汤都显得如此珍贵。

"主席,不瞒您说,在重庆的日子,我看到的是官场的腐败和百姓的疾苦。但来到延安,我看到了希望。"陈嘉庚放下碗筷,认真地说。

毛泽东点了点头说道:"陈先生,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没有豪华的宴会,没有奢侈的生活,但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决心。"



"豆子选举"的民主密码

饭后,毛泽东邀请陈嘉庚在延安多住些日子,深入了解边区的建设情况。接下来的几天,陈嘉庚走访了延安的学校、工厂和乡村。

在延安新市场,陈嘉庚看到街道两旁商铺林立,摊贩们热情地招呼着顾客。财政厅长南汉宸告诉他,边区实行“累进税制”,农民收成超过400斤才征税,而且税率很低。

陈嘉庚听后不禁点头称赞,他想起了国民党巧立名目征收各种苛捐杂税,百姓苦不堪言。

更让陈嘉庚称奇的是抗大学生讲述的“豆子选举”。在一次座谈会上,有学生向他介绍边区的民主选举制度,因为很多老百姓不识字,没办法写选票,就用豆子来代替。

候选人背对群众而坐,每个候选人背后放一个碗,选民手里拿着豆子,心里想选谁,就把豆子投到谁的碗里,最后谁碗里的豆子多,谁就当选。



陈嘉庚听后,忍不住拍腿大笑:“这法子妙啊!既简单又公平,真正体现了民主!”

为了亲眼看看边区的工业生产,陈嘉庚特意去了安塞铁工厂。走进工厂,只见工人们在简陋的土制高炉前挥汗如雨,虽然条件艰苦,但每个人都干劲十足。

厂长向他介绍,工厂生产的武器和农具全部支援前线和边区建设,工人们为了抗战胜利,都在加班加点地工作。

夜晚,陈嘉庚和归侨学生促膝长谈。这些年轻人告诉他,他们每月的津贴只有1.5元,但还是有很多人还争着报名上前线。

陈嘉庚问他们为什么愿意放弃海外优越的生活,回到艰苦的延安,学生们回答:“因为这里有希望,有真正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人。”



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九天的考察转瞬即逝,陈嘉庚心中的天平彻底倾斜。临行前,他向毛泽东提出最后一个问题:“如果国共开战,贵党有几分胜算?”

毛泽东点燃一支自制卷烟,目光望向窗外连绵的黄土高坡,徐徐说道:“得民心者得天下。”

随后他在日记本上写下:“延安所见,实为别有天地,大出我意料之外。”

回到新加坡后,陈嘉庚在万人集会上举起从延安带回的咸菜罐,声音激昂:“这不是普通的咸菜,是共产党人的精神食粮!”



他捐出全部财产支持抗战,更在《南侨回忆录》中预言:“中国的救星已诞生,那就是中国共产党!”

此后,他四处奔走,宣传延安的所见所闻,让更多海外华侨了解支持共产党。在他的影响下,无数华侨纷纷解囊相助,为抗战胜利和中国革命的胜利贡献了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